[卷第三] 治中风失音方第十一
    《病源论》云∶喉咙(力公反,《尔雅》曰元鸟龙谓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喉厌者,声之语。
    《范汪方》治失音大豆紫汤方∶大豆一升,熬令焦。好酒二升,合煮令沸。随人多少服,取令醉。
    《效验方》治卒风失音大豆散方∶大豆(熬令焦)蜀椒(去目汗)干姜(各三两)凡三物,合,下筛,酒服一钱匕,日一,汗出即愈。
    《千金方》治卒失音方∶浓煮桂汁,服一升,覆取汗。亦可末桂,着舌下,渐咽汁。
    又方∶浓煮大豆汁,含之。豉亦良。
    又方∶灸天窗,百会穴。(《新录方》同之。)《孟诜食经》治失音方∶杏仁(三分,去皮,熬,捣作脂)桂心末(一分)和如泥,取李核七个许,绵裹,少咽之。日五夜一。
    又方∶捣梨汁一合,顿服之。
    

[卷第三] 治中风声嘶方第十二
    《病源论》云∶声嘶者风冷伤于肺所为也。
    《葛氏方》治卒中冷声嘶哑方∶甘草(一两)桂心(二两)五味(二两)杏仁(三十枚)生姜(八两)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三服。
    《耆婆方》治人声嘶喉中不利方∶桂心杏仁干姜芎甘草(各一分)上五味,捣筛,以蜜和,为丸如梧子,口中餐,咽汁。
    

[卷第三] 治声噎不出方第十三
    《葛氏方》治卒失声声噎不出方∶橘皮五具,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又方∶针大椎旁一寸五分。
    又方∶浓煮苦竹叶,服之。
    又方∶捣荷根,酒和,绞饮其汁。
    矾石、桂末,绵裹如枣,纳舌下,有唾吐出之。
    《耆婆方》治人风噎方∶羚羊角(五两,炙)通草(二两半)防风(二两)升麻(二两)甘草(四两,炙)五味,捣筛为散,以白饮服一方寸匕,日二。
    

[卷第三] 治中风惊悸方第十四
    《病源论》云∶风惊悸者,由体虚,心气不足。心之经为风邪所乘也,或恐惧忧恚,迫令心而不《极要方》四神镇心丸,疗男子读诵健忘,心神不定,心风虚弱,补骨髓方∶茯神(十二分)天门冬(十二分)干地黄(十二分)人参(八分)远志皮(八分)以上蜜丸,饮服十五丸,日再,加至三十丸。
    《博济安众方》云∶治因重病虚损后;或因忧虑失心,惊悸心忪;或夜间狂言,恒常忧怕。
    虎睛(一双,炙)金薄(五十片)银薄(五十片)光明珠(二分)雄黄(二分)牛黄(二分)上,如法研如面,以枣肉为丸,如绿豆大。每日空心以井花水下,三丸,或五丸,或七丸,《短剧方》远志汤,治中风心气不定,惊悸,言语谬误,恍恍惚惚,心中烦闷,耳鸣方∶远志(三两,去心)茯苓(二两)独活(四两)甘草(二两)夕药(三两)当归(二两)桂子(一两,炮)黄(三凡十二物,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服八合。人羸可服五合。日三夜一。
    《葛氏方》治人心下虚悸方∶麻黄、半夏分等,捣蜜丸,服如大豆三丸,日三。
    《千金方》云∶补心汤主心气不足,多汗心烦,喜独语,多梦不自觉,喉咽痛,时吐血,舌本强,水浆不通方∶紫石英(二两)麦门冬(三两)茯苓(二两)人参(二分)紫菀(一两)桂心(二两)赤小九味,咀,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宜春夏服。
    又云∶定志汤主心气不足心痛惊恐方∶远志(四两)菖蒲(四两)人参(四两)茯苓(四两)四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僧深方》云∶定志丸治恍惚忆忘胸中恐悸,志不定,风气干脏方∶人参(二两)茯苓(二两)菖蒲(二两)远志(二两)防风(二两)独活(二两)凡六物,冶下筛,以蜜丸,丸如梧子,服五丸,日再。(今按《范汪方》加铁精一合,细辛

[卷第三] 治中风四肢不屈伸方第十五
    《病源论》云∶四肢拘挛,不得屈伸者,由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
    《短剧方》云∶张仲景三黄汤。治中风手足拘挛,百节疼烦,发作心乱,恶寒引日,不欲饮麻黄(五分,去节)独活(五分)细辛(一分)黄(二分)黄芩(三分)凡五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一服即小汗出,两服大汗出,即愈。
    《葛氏方》云∶若骨节疼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短气自汗出,或欲肿者方∶附子(二两)桂(四两)术(三两)甘草(二两)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汗出愈。
    又云∶若手足不遂者方∶取青布烧作烟,于小口器中,熏痛处佳。
    又方∶豉三升,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第三] 治中风身体不仁方第十六
    《病源论》云∶风不仁者,由营气虚,卫气实。风寒入于肌肉,使血气行不宣流。其状,搔《葛氏方》云∶若身中有掣痛,不仁不随处者方∶取干艾叶一斛许,丸之。纳瓦甑下,塞余目,唯一目。以痛处着甑目上,烧艾以熏之,一时又方∶好术,削之,以水煮令浓热的的尔,以渍痛处良。
    

[卷第三] 治中风身体如虫行方第十七
    《病源论》云∶风大,虚风邪中于营卫溢于皮肤之间,与虚热并,故游弈遍体,状若虫行。
    《千金方》治风身体如虫行方∶盐一升,水一石,煎减半,澄清,温洗三四遍,亦治一切风。
    又方∶以大豆渍饭浆中,旦旦温洗面头,发不净加少面,勿以水濯之。
    又方∶成练雄黄,松脂分等,蜜和,饮服十丸如梧子,日三。慎酒、肉、盐、豉。神秘不传

[卷第三] 治中风隐疹方第十八
    《病源论》云∶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隐疹。
    若赤疹者,由凉湿折于肌中之热,热结成赤疹也。得天热则剧,取冷则减也。
    白疹者,由风气折于肌中热,热与风相搏为白疹也。得天阴雨冷则剧出风中亦剧,得晴温则《素问》云∶赤疹忽起如蚊(亡云反,啮人虫也)蚋(竹合反,斑身小虻也),烦痒重沓垄起,《短剧方》白疹方∶宜煮蒴汤,与(羊洳反,参也)少酒,以浴佳。
    又方∶以酒煮石南草,拭之。
    又方∶水煮矾石汁,拭之。
    又云∶赤疹方∶宜生蛇衔草涂之,最验。大法如治丹诸方。
    《千金方》治隐疹百治不瘥方∶景天一斤,一名慎火,捣绞取汁,涂上。热灸手摸之,再三度即瘥。
    又方∶矾石二两,末,酒三升渍令洋,拭上立瘥。
    又方∶白芷叶煮汤洗之。
    又方∶芒硝八两,水一斗,煮取四升,湿绵拭。
    又∶淋锻石汁洗。
    又方∶大豆三升,酒六升,煮四五沸,服一杯,日三。
    《如意方》治隐疹术∶漏芦作汤,以洗浴。
    《效验方》治风搔茱萸汤方∶茱萸(一升)酒清(五升)凡二物,合,煮得一升五合,绞去滓,适寒温洗,日三。
    《录验方》黄连汤治风搔隐疹方∶芒硝(五两)黄连(五两)凡二物,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去滓,洗风痒处,日二。良。
    《本草稽疑》风搔隐疹方∶煮蚕砂汁,渍之。
    又方∶柠茎单煮洗之。
    又方∶茺蔚叶可作浴汤。
    《孟诜食经》风搔隐疹方∶煮赤小豆取汁,停冷洗之。
    

[卷第三] 治中风隐疹疮方第十九
    《病源论》云∶人皮肤虚,为风寒所折,则起隐疹。寒多则色赤,风多则色白,甚者痒痛,《葛氏方》卒得风搔隐疹,搔之生疮汁出。初痒后痛,烦闷不可勘方∶烧石令赤,以少水中,纳盐数合,及热的以洗渍之。
    又方∶锉桑皮二斗许,煮令浓及热,以自洗浴。
    又方∶以盐汤洗之,(大廉反)菜涂之。
    又方∶以慎火合豉,捣以敷之。
    《医门方》云∶煮蒴汤和少酒以浴之,极佳。
    《刘涓子》方治耳体隐疹发疮方∶地榆根(三两)黄连(二两)大黄(四两)黄芩(四两)苦参(八两)甘草(六两)芎(上七物,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半,浴洗。
    《孟诜食经》云∶拧茎单煮,洗浴之。
    又方∶茺蔚可作浴汤。
    又方∶煮赤小豆取汁,停冷洗,不过三四。
    又方∶捣蘩蒌,封上。
    


前一页 ◇ 治中风舌强方第十
后一页 ◇ 治中风癞病方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