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 风病证候第一
    《黄帝太素经》云∶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为他病也,无常方。(杨上善云∶百病因寓经,长养万物。若风从南方来向中宫,为冲后来虚风,贼伤人者也。)《素问经》∶千病万病,无病非风。
    《医门方》云∶凡人性禀五行,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长物,还能为害伤人。如水浮舟,亦能覆舟。
    《病源论》云∶中风者,风气中于人也。风是四时之气,分布八方,主长养万物。从其乡来不得心中风,但得偃卧,不得倾侧,汗出。若肤赤汗流者可治,急灸心俞百壮。若唇或青或白,肝中风,但踞坐,不得低头,若绕两目连额上色微有青,唇色青,面黄可治,急灸肝俞百壮。若大青黑,面一黄一白者,是肝已伤,不可复治,数日而死。
    脾中风,踞而腹满,身通黄,吐咸汁出者可治,急灸脾俞百壮。若手足青者,不可复治也。
    肾中风,踞而腰痛,视胁左右,未有黄色如麦饼粢大者可治,急灸肾俞百壮。若齿黄赤,鬓肺中风,偃卧而胸满,短气,冒闷汗出;视目下鼻上下两边下行至口,色白可治,急灸肺俞此数日而死。
    《短剧方》云∶说曰∶风者,四时五行之气也,分布八方,顺十二月,终三百六十日。
    各以时从其乡来为正风,在天地为五行,在人为五脏之气也。万物生成之所顺,非毒厉之气也。人当触之过,不胜其气乃病之耳。虽病,然有自瘥者也,加治则易愈。其风非时至者,则为毒风也。不治则不能自瘥焉。今则列其证如下∶春甲乙木,东方清风。伤之者为肝风,入头颈肝俞中。为病多汗,恶风,喜怒。两胁痛恶血夏丙丁火,南方汤风。伤之者为心风,入胸胁腑脏心俞中。为病多汗恶风,憔悴喜悲,颜色仲夏戊己土,同南方阳风。伤之者为脾风,入背脊脾俞中。为病多汗恶风,肌肉痛,身体怠在秋庚辛金,西方凉风。伤之者为肺风,入肩背肺俞中。为病多汗恶风,寒热咳动肩背,颜色冬壬癸水,北方寒风。伤之者为肾风,入腰股四肢肾俞中。为病多汗恶风,腰脊骨肩背颈项颜色上四时正气之风,平人当触之,过得病,证候如此。
    又云∶四时风物名∶春,九十日,清风;夏,九十日,汤风;秋,九十日,凉风;冬,九十日,寒风。其气分布八方,亦各异名也。太一之神随节居其乡各四十五日,风云皆应之。
    今东北方∶艮之气,立春王,为条风,一名凶风,王四十五日;东方∶震之气,春分王,为明庶风,一名婴儿风,王四十五日;东南方∶巽之气,立夏王,为清明风,一名弱风,王四十五日;南方∶离之气,夏至王,为景风,一名大弱风,王二十七日,合仲夏也;仲夏中央之气,主立八方之气,戊己王十八日,合夏至合四十五日,风名同;西南方∶坤之气,立秋王,为凉风,一名谋风,王四十五日;西方∶兑之气,秋分王,为闾阖风,一名刚风,王四十五日;西北方∶干之气,立冬王,为不周之风,一名折风,王四十五日;北方∶坎之气,冬至王,为广莫风,一名大刚风,王四十五日。
    上八方之风,各从其乡来,主长养万物,民众少死病也。
    又云∶八方风不从其乡来,而从冲后来者,为虚邪。贼害万物,则民众多死病也。故圣人说凶风之气,内舍大肠。外在胁肌骨下,四肢节解中。书本遗其病证,今无也。
    婴儿风为病,令人筋纽湿。其气内舍肝中,外在筋中。
    弱风为病,令人体重。其气内舍胃中,外在肉中。
    大弱风为病,令人发热。其气内舍心中,外在脉中。
    谋风为病,令人弱,四肢缓弱也。其气内舍脾中,外在肌中。
    刚风为病,令人燥,燥者枯燥瘦瘠也。其气内舍肺中,外在皮中。
    折风为病,则因人脉绝时而泄利,脉闭时则结不通,喜暴死也。其气内舍小肠中,外在右手大刚风为病,令人寒,寒者患冷不能自温也。其气内舍肾中,外在骨中脊膂筋中也。
    上八风从其冲后来者,为病如此。
    又云∶新食竟取风,为冒风。其状恶风,颈多汗,膈下塞不通;食饮不下,胀满形瘦,腹大因醉取风,为漏风。其状恶风多汗,少气,口干渴,近衣则身热如火烧,临食则汗流如雨,新沐浴竟取风,为首风。其状恶风,面多汗,头痛。
    新房室竟取风,为泄风。其状恶风,汗流沾衣。
    劳风之为病,喜在肺。使人强上恶风,寒战,目脱涕唾出,候之三日中及五日中,不精明者《又云∶风者,其气喜行而数变。在人肌肤中内不得泄,外不得散,因人动静乃变其性,其证如下∶有风遇寒,则食不下;遇热,则肌肉消,寒热。
    有风遇阳盛,则不得汗;遇阴盛,则汗自出。
    肥人有风,肌肉浓则难泄,喜为热中,目黄。瘦人有风,肌肉薄则恒外行,身中寒,目泪出有风遇实,则腠理闭,则内伏,令人热闷。若因热食,汗欲通,腠理得开,其风自出。
    则觉有风遇虚,腠理开则外出,凄然如寒状,觉身中有如水淋时,如竹管吹处。
    《录验方》云∶风者,天地山川之气也。所发近远有二焉∶其一是天地八方四时五行之气,为远风也。其风KTKT鼓振者,此则山川间气为近风耳。譬由鼓肩动于手握之间便能致风又云∶经言诸取风者,非是时行永节之风,亦非山川鼓振之风也。此人间庭巷门户窗牖之迳人五亦古雒阳市有一上贴家,最要货卖倍集,但货主周年中必得病致死,遂成空废,无复坐者。
    有主儿复今有一人家作北向听事,在南架下。主人四月中温病,逐凉开辟正首,卧乃诊脉,脉作住寸之后也永不肯还斋中避风,而脉冷。汤以除温,遂喑绝而死矣。是以明知迳气之风,不可久当也。
    有一家作三间屋,开中央一间,南北对作都户。安一床当中央,夫妇便坐其中监看事。
    经一

[卷第三] 治一切风病方第二
    《耆婆方》治一切风病日月散方∶秦胶(八分)独活(八分)二味,切,捣筛为散,以酒服一方寸匕,日二。还遂四时之四季作服之,春散、夏汤、秋丸又云∶治男女老小一切风病。病风之状,头重痛,眼暗,四肢沉重,不奉不随,头闷心闷烦色,房事转弱,渐自瘦,不能劳动,劳动万病即发,万病并主之,方∶人参白藓防风防己芎秦胶独活(老小各一两,小壮二两。)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二升,分六服。一方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半,分为三服,服之相去十里。分六服者,相去三十里。令了勘,无相恶,宜久服之,延年益智聪慧。
    汤服讫,散服方寸匕,酒服。酒三斗,渍之一宿,少少饮之;煎服,少少服之;丸服,蜜和为丸,丸如大气,昼瘥夜剧;八曰入肝,头眩,目视不明;九曰入脾,令人肠鸣,舌上疮,两胁下芎(四分)蜀椒(三分,一方无)贝母(三分)防风(二分,一方九分)当归(二分,一一方三分)凡八物,冶下筛,丸以蜜,如弹丸。顿服一丸。先食。禁食生鱼、猪肉、生菜。
    服药十三日服三丸,《短剧方》小续命汤治卒中风欲死,身体绞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惚惚,精神闷甘草(一两)麻黄(一两)防风(一两半)防己(一两)人参(一两)黄芩(一两)桂心(两)上十一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合三四剂,必佳。取汗,随人风(于《极要方》云∶疗风病多途,有失音不得语,精神如醉,人手足俱不得运用者。有能言语,不异常,醒后久方候,以劳役。既极于事,能不败乎?常量己所归,而舍割之,静思息事,兼助以药物,亦有可复之理汤服生葛根(一挺,长一尺,径三寸)生姜汁(二大合)竹沥(二大升,如不可得,宜筋竹根大叶细切一以水一上,先取生葛根,净洗刷,便捣碎且空,迮取汁令尽,尽讫。又捣即竹沥,酒KT迮取汁,汁尽为度。用和生姜汁,绵滤之。细细暖服之,不限回数及食前食后,如觉腹内转作声又似痛。,即以食后温服之,如经七日以后,服附子等汤之。
    《杂酒方》治一切风病独活酒方∶独活(五两)黑大豆(三升,熬令无音。)凡二物,以酒一斗渍之,五日始服,日三,多少任意。但大豆者渍之二日出去。
    《录验方》云帝释六时服诃黎勒丸方∶上诃黎勒者,具五种,味辛酸苦咸甘,服无忌。治一切病,大消食,益寿补益,令人有威德痔;痢不思食疗声破无涌;健忘诃黎勒皮(八分)槟榔仁(八分)人参(三分)橘皮(六分)茯苓(四分)芒硝(四分)狗牛子(十三两)桂心(凡十三味,咀,下筛,以蜜丸如梧子,服二十丸,食前以温酒若薄粥汁服,平旦得下利良。
    


前一页 ◇ 明堂图第十二
后一页 ◇ 治偏风方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