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手足)] 香港脚入腹方第八
    苏方∶水研紫雪,服之立下。(今按∶紫雪方,鉴真云∶若香港脚冲心,取一少两,和水饮之唐气上急闷欲绝者,服生姜汁方∶上,生母姜合皮,捣取二升许汁,平旦温顿服之,立瘥。
    《广利方》治卒香港脚冲心烦闷乱不识人方∶取大豆一大升,拭去土,以水三大升,浓煮取汁,顿服半升,不定,良久更服半升,即定。
    苏徐木瓜汤,若毒瓦斯攻心,手足脉皆绝,此亦难济,不得已作此汤,疗十四五愈。方∶吴茱萸(六升)木瓜(二颗)上,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相去十五里许,或利,或汗,便活。曾苦毒服之苏治气入人腹攻心,诸脉并绝不识人面。服牛尿方∶乌特沙尿(一大升)上,取新尿温者服令尽,即得利。因便眼明识人,虽不能大(太欤)疗气,然一时救死,余无徐治肿从脚始转上入腹则杀人猪肝散方∶生猪肝(一具,细切)。
    上,以啖蒜齑,食令尽。大肝不尽,分脍二服即消。
    又方∶以水煮单食之。
    又方∶苏云,猪肉细切作脍,捣蒜齑食,日三,数日即气毒止,风除能行。
    唐犀角汤,疗肿已消,犹遍身顽痹,毒瓦斯已入冲心,闷,吐逆,不下食,或肿未消,仍有犀角(二两)大枣(七升枚,碎)香豉(一升,绵裹)紫苏茎(一握)生姜(二两)上,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八合,分三服,相去十里,频服三剂,以气下为度。
    唐若气攻心此方甚散气极验∶大槟榔(七枚)生姜(二两)橘皮吴茱萸紫苏木瓜(各一两)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三合,分再服。
    《极要方》疗香港脚攻心、闷腹胀、气急欲死方∶吴茱萸(三升)木瓜(切,三合)槟榔(二十颗,碎)竹叶(切,二升)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得快痢即瘥,慎生菜、热面、乔麦、蒜。
    

[卷第八(手足)] 香港脚胀满方第九
    苏徐疗身体浮肿,心下胀满,短气小便涩,害饮食。方∶大豆一斗,以水三斗,煮取一斗七升,去豆,纳清酒一斗和煎之,令得一斗七升许,调适寒温,一服一升,日三服,甚佳。(今按∶《耆婆方》∶大豆三升,酒一升,水无升数。)苏桑根汤,主通身体满,小便涩,上气,心下痰水,不能食,食则胀满者方∶桑根白皮(五升)大豆(五升)上,以水三斗,煮取一升,去滓,分三服之。
    苏徐疗肿已入股至腹胀小便涩少者方∶大麻子一斗,熬细研赤小豆五升上,以水三斗,煮豆烂,饮汁食豆,日三,不食余食。不瘥更为之。
    又方云∶树白皮,切,一大斗,桑根白皮切一大斗入土深者。上以水五大斗,煮取二大斗烂,止徐唐葶苈丸疗小便涩少腹满不下食饮方∶葶苈子(五两,缓火熬令紫色)杏仁(二两半,去皮尖,熬令紫色)大枣(三十枚,去皮核取肉)先捣葶苈子一万杵,别取杏仁、枣肉,和捣一千杵,然后取葶苈子和捣一万杵,为丸。平五丸,丸

[卷第八(手足)] 香港脚冷热方第十
    唐治香港脚热烦,口干头面热闷。方∶好香豉一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停冷去滓,顿服之。(《极要方》同之。)苏治若觉飧气攻喉方∶当食生茱萸五十粒,即散。
    徐疗冷气非冷热亦兼治方∶大蒜一升,去皮心,以酒三升,缓火煎汁一升许,去滓,每服一盏子,日三。大大去气,但唐云∶已觉着香港脚,宜服此方∶蒜(三升,去心,切,熬令黄色)豉(一大升,熬令香)桃仁(小一升,去皮,熬令紫色)上三味,合和,生绢袋盛,以酒一斗渍之,夏三日,冬七日,初服半升,渐加至二升。量增

[卷第八(手足)] 香港脚转筋方第十一
    论云∶凡香港脚初转筋者,灸承筋承山二穴。
    《龙门方》疗脚转筋及入腹方∶取木瓜子根茎煮汤服,并验。
    又云∶疗转脚筋及入腹方∶手构随所患脚大拇指,灸当脚心急筋上七壮。
    又云∶筋已入腹者,令患人伏地,以绳绊两脚趺上踝下,两脚中间出系柱,去地稍高,患者《华佗方》治转筋方∶以白戢煮粉令一沸,因以洗足腓,至足立愈。(《短剧方》同之。)

[卷第八(手足)] 香港脚灸法第十二
    苏唐云∶凡香港脚发有阴阳表里,随状疗之。不可要依古方也,患阳疗阴,病表救里,皆为重先发下,足小泉、风摩之。若上下遍发,不知的处者,宜灸上廉、下廉、条口、三里,各灸一二处,以通泄之。
    其用药色赤者三里、阳陵泉二穴∶在膝外侧骨下宛宛陷中是。(苏徐)。
    绝骨二穴∶在外踝正上寻小骨头绝陷中是。(同前)。
    风市二穴∶平立垂手当中指头中两筋间是。(同前)。
    昆仑二穴∶在外踝后跟骨上陷中是。(同前)。
    阳辅二穴∶在绝骨前半寸少下是。(苏徐云∶明堂无绝骨名,有阳辅)。
    上廉二穴∶在三里下三寸是。(苏徐)。
    下廉二穴∶在条口下一寸是。(苏徐)。
    条口二穴∶在上廉下二寸是。(苏徐)。
    大冲二穴∶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是。或云一寸半。(苏徐)。
    犊鼻二穴∶在膝盖上外角宛宛中是。(苏徐)。
    膝目二穴∶在膝盖下两边宛宛中是。(苏)。
    三里二穴∶在膝盖骨头侧下骨外三寸下宛宛。
    曲泉二穴∶在膝内屈纹头是。
    阴陵泉二穴∶在伸脚膝内侧骨下宛宛中是。(苏徐)。
    中都二穴∶在阴陵泉三交中间是。(苏)。
    三交二穴∶在内踝上三寸是。(苏徐云∶名大阴)。
    复留二穴∶在内踝上三寸是。(苏徐云∶名承命)。
    少阳二穴∶在内踝后一寸,动筋中是。(徐)。
    三阴二穴∶在内踝上八寸,骨下陷中是。(徐)。
    阴跷二穴∶在内踝下向前宛宛中是。(徐)。
    委中二穴∶在膝后屈中央是。(苏徐)。
    承筋二穴∶在当中心满中是。(苏徐)。
    承山二穴∶在肠下际分肉间陷中是。(苏徐)。
    涌泉二穴∶在脚心是。(苏徐)。
    上件穴并要不能灸,其最要有三里、绝骨、承筋、大冲、昆仑、涌泉。患者不可不灸。
    凡患香港脚,法皆是春发、夏甚、秋轻、冬歇,大法春秋宜灸,冬瘥可行,夏都不可。夏既疮灸一凡香港脚病大论毒从下上,亦从上向下者,或云灸上毒便止,误矣。比见毒瓦斯攻处,疼痛如刺凡所冲如贼欲出,得穴即出,岂在大门也。风气所攻,亦复如是,皆此经试,万不失一,必《葛氏方》云∶其灸法,孔穴亦甚多,恐人不能悉知。处今止疏要者,必先从上始,若直灸大椎一穴(灸百壮),肩井二穴(各灸百壮),膻中一穴(灸五十壮),巨阙一穴(灸百壮)。
    凡灸此上部五穴,亦足以泄其气。若能灸百会、风府、胃脘及五藏俞亦佳。视病之宽急耳。
    次∶风市二穴(灸百壮),三里二穴(灸二百壮),上廉二穴(灸百壮),下廉二穴(灸百壮),绝凡此下部十穴并至要,犹余伏菟、犊鼻耳。凡灸此壮数不必顿毕,三日中报之令竟。
    《千金方》云∶凡病一脚,则灸一脚;病两脚,便灸两脚也。
    又云∶初得脚弱便速灸之,并服竹沥汤,灸讫可服八风散,无不瘥者,唯急速治之。若人但灸而不服散,服散而不灸,如此者,有半瘥半死。虽得瘥者,或至一二年度复更发动。
    觉得便依此法速灸之。服散者,治十十愈。竹沥汤八风散在上。
    


前一页 ◇ 香港脚屈弱方第七
后一页 ◇ 香港脚禁忌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