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一] 深掘大栝蒌根浓削皮至白处
    上一味寸切。以水浸。一日一易。经五日出取烂捣破之。以绢袋盛摆之。一如出粉法。
    水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作粉粥乳酪中食之。不限多少。取瘥止。(出第二十一卷中)肘后主消渴方。
    秋麻子一升。以水三升。煮三四沸。取汁饮之。无限。不过五升瘥。(文仲同出第二卷中)广济疗消渴兼气散方。
    栝蒌(三两)石膏(三两研)甘草(三两)甘皮(二两)上四味捣筛为散。食后煮大麦饮服方寸匕。日二夜一。服渐加至二匕。忌热面海藻菘菜又疗消渴。麦门冬汤方。
    芦根(切二升)HT根(切二升)石膏(六分碎)生姜(五两)栝蒌(五两)小麦(二升)上七味切。以水二斗煮。取六升。去滓。一服一升。渴即任意饮。未瘥。更作。(并出第一卷中)崔氏疗患热消渴。常服有验方。
    豉心(三两以酸醋拌蒸干如此者三熬令微黄)黄连(三两)上二味捣筛讫。以蜜和为丸。日再。空腹服二十五丸。食后又服二十丸。又取乌梅十颗。以水二小升煎之数沸。取汤下。前件丸药如无乌梅。以小麦子二升煮取汁亦得。
    又方黄连(一升去毛)麦门冬(五两去心)上二味捣筛。以生地黄汁。栝蒌根汁。牛乳。各三合和。顿为丸如梧子。一服二十五丸。饮下。日再服。渐渐加至三十丸。若不顿为丸。经宿即不相着也。消渴及小便多。并是虚热。但冷将息即瘥。前件三方。(崔氏本方中此处更有一方用栝蒌黄连者故云前件三方)并是冷补。空腹服。恐少腹下冷。常吃少许食服之大好。忌猪肉芜荑。
    又疗消渴无比方。
    土瓜根(八两)苦参粉(三两)黄连(五两去毛)鹿茸(三两炙)栝蒌(三两)雄鸡肠(三具)牡蛎(五两熬)白石脂(三两研)甘草(三两炙)黄(三两)桑螵蛸(三七枚炙)白龙骨(五两研)鸡黄皮(三十具熬)上一十三味。捣筛为散。一服六方寸匕。日再服。夜一服。以后药下之。
    竹根(十两)麦门冬(四两去心)石膏(四两)甘李根白皮(三两)上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五合。以下前件散药如难服。可取此药汁和丸。一服六十丸。仍还用此药汁下之。忌猪肉海藻菘菜。(并出第四卷中)千金加减巴郡太守奏三黄丸。疗男子五劳七伤。酒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者方。
    春三月黄芩(四两)大黄(三两炒)黄连(四两)夏三月黄芩(六两)大黄(一两炒)黄连(七两炒)秋三月黄芩(六两)大黄(二两)黄连(三两)冬三月黄芩(三两)大黄(五两)黄连(二两炒)上三味随时合捣下筛。以蜜和为丸如大豆。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增七丸。服一月病愈。久服走及奔马。近常试验。忌猪肉。(出第二十一卷中)

[卷第十一] 卒消渴小便多太数方八首
    肘后卒消渴小便多方。
    多作竹沥。饮之恣口。数日瘥。忌面炙肉。(通按恣口者谓多饮竹沥非恣食也)又方酒煎黄柏汁。取性饮之。(通按性饮者若人性畏冷即少饮也)又方熬胡麻令变色。研淘取汁。饮半合。日可三四服。不过五升即瘥。
    又疗日饮水一斛者方。
    桑根白皮新掘入地三尺者佳。炙令黄黑色切。以水煮之。无多少。但令浓随意饮之。无多少亦可。纳少粟米。勿与盐。(集验云宜热饮之)又小便卒太数。复非淋。一日数十过。令人瘦方。
    未中水猪脂如鸡子一枚炙。承取肥汁尽服之。不过三剂瘥。
    又方羊肺一具作羹。纳少肉和盐豉。如食法。任意进之。不过三具瘥。(千金同)又方豉一升。纳于盐中绵裹之。以白矾好者半斤。置绵上令蒸之三斗米许时。即下白矾。得消入豉中。出曝干。捣末。服方寸匕。
    又小便数。猪肚黄连丸方。
    猪肚(一枚洗去脂膜)黄连末(三斤)纳猪肚中蒸之一石米熟。即出之。曝干。捣丸如梧子。服三十丸。日再服。渐渐加之。以瘥为度。忌猪肉。(出第二卷中)

[卷第十一] 近效祠部李郎中消渴方一首
    论曰∶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医者多不知其疾。所以古方论亦阙而不言。今略陈其要。按洪范稼穑作甘。以物理推之。淋饧醋酒作脯法。须臾即皆能甜也。足明人食之后。滋味皆甜。流在膀胱。若腰肾气盛。则上蒸精气。气则下入骨髓。
    其次以为脂膏。其次为血肉也。其余别为小便。故小便色黄。血之余也。骚气者。五脏之气。
    咸润者则下味也。腰肾既虚冷。则不能蒸于上。谷气则尽下为小便者也。故甘味不变。其色清冷。则肌肤枯槁也。犹如乳母。谷气上泄。皆为乳汁。消渴疾者。下泄为小便。此皆精气不实于内。则便羸瘦也。又肺为五脏之华盖。若下有暖气。蒸即肺润。若下冷极。即阳气不能升。故肺干则热。故周易有否卦。干上坤下。阳阻阴而不降。阴无阳而不升。上下不交。
    故成否也。譬如釜中有水。以火暖之。其釜若以板盖之。则暖气上腾。故板能润也。若无火力。水气则不上。此板终不可得润也。火力者。则为腰肾强盛也。常须暖将息。其水气即为食气。食气若得暖气。即润上而易消下。亦免干渴也。是故张仲景云∶宜服此八味肾气丸。
    并不食冷物及饮冷水。今亦不复渴。比频得效。故录正方于后耳。凡此疾与香港脚。虽同为肾虚所致。其香港脚始发于二三月。盛于五六月。衰于七八月。凡消渴始发于七八月。盛于十一月十二月。衰于二月三月。其故何也。夫香港脚者。拥疾也。消渴者。宣疾也。春夏阳气上。
    故拥疾发。即宣疾愈也。秋冬阳气下。故宣疾发。即拥疾愈也。审此二者。疾可理也。又宜食者。每间五六日空腹一食饼。以精羊肉及黄雌鸡为。此可温也。若取下气不食肉。菜食者宜煮牛膝韭蔓荆。又宜食鸡子马肉。此物微拥。亦可疗宣疾也。拥之过度。便发香港脚。犹如善为政者。宽以济猛。猛以济宽。随事制度。使宽猛得所。定之于心。口不能言也。又庸医或令吃栝蒌粉。往往经服之都无一效。又每至椹熟之时。取烂美者水淘去浮者餐之。下候心胸间气为度。此亦甚佳。生牛乳暖如人体。渴即细细呻之亦佳。张仲景云∶足太阳者。是膀胱之经也。膀胱者。是肾之腑也。而小便数。此为气盛。气盛则消谷大便硬。衰则为消渴也。男子消渴。饮一斗水。小便亦得一斗。宜八味肾气丸主之。
    神方。消渴人宜常服之。
    干地黄(八两)薯蓣(四两)茯苓(三两)山茱萸(五两)泽泻(四两)牡丹皮(三两)附子(三两炮)桂心(三两)右药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酒下十丸。少少加。以知为度。忌猪肉冷水芜荑胡荽酢物生葱(范汪短剧深师古今录验必效文仲方等并同)先服八味肾气丸讫。后服此药压之方。
    黄连(二十分)苦参粉(十分)干地黄(十分)知母(七分)牡蛎(八分)麦门冬(十二分去心)栝蒌(七分一方无余并同)上七味捣筛。牛乳和为丸。如梧子大。并手作丸。曝干。油袋盛用。浆水或牛乳下。日再服二十丸。一方服十五丸。患重者渴瘥后。更服一年以来。此病特慎獐鹿肉。须慎酒炙肉咸物。吃索饼五日一顿。细切精羊肉勿着脂。饱食吃羊肉。须着桑根白皮食。一方云∶瘥后须服此丸。一载以上。即永绝根源。此病特忌房室热面并干脯一切热肉粳米饭李子等。若觉热渴。加至二十五丸亦得。定后还依前减。其方神效无比。余并准前方。忌猪肉芜荑。
    


前一页 ◇ 消渴不宜针灸方一十首
后一页 ◇ 将息禁忌论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