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茯苓汤
    主胃反吐而渴方。
    茯苓(八两)泽泻(四两)生姜(切)桂心白术(各三两)甘草(一两,炙)上六味,咀,以水一斗,煮小麦三升,减三升,去麦纳诸药,煮取二升五合,每服八合,日再。
    消渴,师所不能治之方。
    生栝蒌(九斤,去皮,细切,捣绞汁令尽)上好黄连(九两,捣,绢罗为末)上二味,以上件汁溲黄连如硬面细擘,日曝令干,捣之绢筛,更溲如前,日曝捣,一依前法,往反汁尽,曝干捣筛,炼蜜和饮服如梧子十丸,日三,加至三十丸,病愈止,百日慎生冷、醋滑、酒、五辛、肉、面、油腻,永瘥。无生者,干者九斤,切,以水二斗煎取一斗和之,如生者法。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桑根汤
    主日饮一石水方。
    桑根白皮(切,五升,入地三尺者良,炙令黄黑)上一味,以水与根亦不限多少,煮以味浓为度,适寒温饮之,任性多少,切,慎盐。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猪肚丸
    治消渴方。
    猪肚(一枚,治如食法)黄连(五两)栝蒌(四两)麦门冬(四两,去心)知母(四两,无,以茯神代)上五味为散,纳猪肚中线缝,安置甑中蒸之极烂熟,接热木臼中捣可丸。若硬,加少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三十丸,日再,渐加至四十、五十丸,渴即服之。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葛根丸
    主消渴方。
    葛根栝蒌(各三两)铅丹(二两)附子(一两,炮去皮)上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饮服十丸,日三服,治日饮一石水者。春夏,减附子。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大黄丸
    主消渴,小便多,大便秘方。
    大黄(一斤)栝蒌土瓜根(各八两)杏仁(五合,去皮尖、双仁,熬)上四味,破大黄如棋子,冷水渍一宿,蒸曝干,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饮服五丸,日三,以知为度。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酥蜜煎
    主消渴方。
    酥(一升)白蜜(三升)芒硝(二两)上三味合煎,欲渴即啜之,日六七,益气力,神效。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羊髓煎
    主消渴,口干濡咽方。
    羊髓(二合无,即以酥代之)白蜜(二合)甘草(一两,炙,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甘草取一升,去滓纳蜜、髓,煎令如饴,含之尽,复含。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酥蜜煎
    主诸渴方。
    酥(一升)蜜(一升)上二味合煎,令调和,一服二升,当令下利药出,明日更服一升,后日更服一升,即瘥。慎酒及诸咸等。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茯苓煎
    主诸消渴方。
    茯苓(二斤)白蜜(四升)上二味,于铜器中,重釜煎以两茎薤白为候,黄即煎熟。先食服如鸡子大,日三。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防己散
    主消渴,肌肤羸瘦,或乃转筋不能自止,小便不禁,悉主之方。
    木防己(一两)栝蒌铅丹黄连(各二两)上四味,捣筛为散。先食,以苦酒一升、以水二升合为浆,服方寸匕,日三服讫,当强饮,极令盈溢,一日再服则憎水,当不欲饮也。
    大渴,百方疗之不瘥方。
    铅丹胡粉(各半两)栝蒌甘草(炙,各二两半)泽泻石膏赤石脂白石脂(各五分)上八味,捣筛为散。水服方寸匕,日三,壮人一匕半,一年病一日愈,二年病二日愈。
    渴甚者,夜两服;腹痛者减之。丸服亦佳,一服十丸,伤多则腹痛也。
    治口干燥方酸枣(一升半,去核)酸石榴子(五合,末)乌梅(五十枚,去核)麦门冬(四两,去心)茯苓(三两半)覆盆子葛根(各三两)石蜜(四两)桂心(一两六铢)栝蒌(三两)上一十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酸枣大。含之不限时节,以口有津液为度。忌如药治。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三黄丸
    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方(巴郡太守奏)。
    春三月∶黄芩(四两)大黄(三两)黄连(四两)夏三月∶黄芩(六两)大黄(一两)黄连(七两)秋三月∶黄芩(六两)大黄(二两)黄连(三两)冬三月∶黄芩(三两)大黄(五两)黄连(二两)上三味,随时合捣为末,炼蜜和如大豆。饮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增至七丸,服一月病愈。久服,行及奔马,尝试有验。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铅丹散
    主消渴方。
    铅丹(二两)栝蒌(八两)茯苓甘草(炙,各一两半)麦门冬(八两,去心)上五味,捣筛为散。旦以浆服方寸匕,日二。
    膀胱冷,小便数多,每至夜偏甚方。
    鸡肠(五具,治如食法)羊肾(一具,去脂,并干为末)赤石脂(六两)龙骨(三两)苁蓉(四两)黄连(五两)桂心(二两)上七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半日再服,五日中可作羊汤炙一剂,十日外可作羊肉,香味如常,食饱与之。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尿煮牡蛎
    主内消,小便数方。
    牡蛎(五两,熬)上一味,以患人尿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治渴利方豆(一升醋拌蒸,曝干,三拌、三曝、三蒸,熬)黄连(一斤,如金色者)上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三十丸,日二,稍加至四十丸,神验。
    大病后虚羸不足成渴方取七岁以上、五岁以下黄牛新生犊者乳一升,以水四升,煎取一升,适寒温,稍稍饮之,不得过多,十日服之不住,佳。一云渴即饮,不限多少。
    又方取自死鸡大者一枚,以三升半白汤捉脚倒,细细淋之三七遍,拔毛置于汤中,毛尽,去毛,取汁澄清汤,即任性饮之,饮尽即愈。其鸡故杀作药,不过七日其病倍发,以后百药不可瘥。慎之慎之!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栝蒌散
    主消渴,延年益寿方。
    栝蒌枸杞根赤石脂茯苓(各一两半)天门冬(二两半,去心)牛膝干地黄(各三两)桂心菊花麦门冬(去心)菖蒲云母粉泽泻卷柏山茱萸远志(去心)五加皮杜仲(炙)瞿麦续断石斛黄连柏仁石苇(去毛)忍冬(各一两)菟丝车前子蛇床子巴戟天钟乳(研)薯蓣甘草(炙,各五分)上三十二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丸,服十丸,日三。
    

[卷第十九·杂病中] 淋病第二
    
    方二十首
    治血淋、热淋方以韭七茎烧令热,以手熟热掩尿处,冷即易之,可六七度,瘥。
    治热淋方白茅根(四斤)上一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每服一升,日三,夜二。
    治石淋方车前子二升,绢袋贮,以水八升煮取三升,空腹顿服之,须臾当下石子,宿勿食,服之良又方常煮冬葵根作饮服之,石出。
    关格不通方芒硝(五两)芍药(四两)杏仁(四两,去皮尖、双仁)麻子仁(三两)枳实(一两,炙)大黄(半斤)干地黄(二两)上七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方用乌梅、榆白皮各五两,无枳实、地黄)治淋方车前子(一把)榆白皮(一握)乱发(如鸡子大,烧之取灰)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再服。
    又方黄芩(四两)上一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亦主下血)。
    治淋方榆白皮(切,一升)车前子(切,五升)葵子(一升)滑石(八两)通草(八两)赤蜜(一升)上六味,咀。以水三斗,煮取七升,去滓下蜜,更煎取三升,分三服。
    治尿白稠方露蜂房烧灰。服方寸匕,煮汁服,亦佳。
    治小便不通方滑石(二两)葵子(一两)榆白皮(一两)上三味,为散。浓煮麻子汁一升半,取一升,以散二方寸匕和服两服,即通。
    治小便不通方纳姜黄末如豆许大,小便孔中即通。
    又方通草猪苓(去皮)桑白皮(各二两)上三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治丈夫、女人胞转,不得小便八九日方。
    滑石(一斤)寒水石(一两,碎)葵子(一升)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尽服即利。
    


前一页 ◇ 葵根汤
后一页 ◇ 久房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