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一·小儿\养小儿第一] 紫丸
    治小儿变蒸发热不解。并挟伤寒、温壮汗后热不歇,及腹中有痰,哺乳不进,乳则吐食痫先寒热方∶代赭石赤石脂(各一两)巴豆(三十枚,去心皮,熬)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熬)上四味,末之,巴豆、杏仁别捣为膏,和更捣二千杵,当自相得。若硬入少蜜同捣,密器中收之三十日。儿服如麻子一丸,与少乳汁令下。食顷后与少乳,勿令多。至日中,当小下热除。若未全除。明旦更与一丸。百日儿服如小豆一丸。以此准量增减。夏月多热,喜令发疹。二三十日辄一服佳。此丸无所不治,难下,不虚人。
    

[卷第十一·小儿\养小儿第一] 黑散
    治小儿变蒸中挟时行温病,或非变蒸时而得时行方∶麻黄(去节)桔仁(去皮尖,熬,各半两)大黄(一分)上三味,捣为散。一月儿服小豆大一枚。以乳汁和服,抱令得汗。汗出,温粉粉之,勿使相儿命长短法∶儿生枕骨不成者,能言而死。
    膝骨不成者,能倨而死。
    掌骨不成者,能扶伏而死。
    踵骨不成者,能行而死。
    膑骨不成者,能立而死。
    生身不收者死。
    鱼口者死。
    股间无生肉者死。
    颐下破者死。
    阴不起者死。
    囊下白者死,赤者死。
    相法甚博,略述十数条而已。
    儿初生额上有旋毛者,早贵,妨父母。
    儿初生阴大而与身色同者,成人。
    儿初生叫声连延相属者,寿;声绝而复扬急者,不寿。
    儿初生汗血者,多厄不寿。
    儿初生目视不正,数动者,大非佳人。
    儿初生自开目者,不成人。
    儿初生通身软弱,如无骨者,不成人。
    儿初生发稀少者,强不听人。
    儿初生脐小者,不寿。
    儿初生早坐、早行、早语、早齿生,皆恶性,非佳人。
    儿初生头四破者,不成人。
    儿初生砂毛不周匝者,不成人。
    啼声散,不成人。
    啼声深,不成人。
    汗不流,不成人。
    小便凝如脂膏,不成人。
    常摇手足者,不成人。
    无此状候者,皆成人也。
    儿初生脐中无血者,好。
    卵下缝通达而黑者,寿。
    鲜白长大者,寿。
    论曰∶儿三岁以上、十岁以下,观其性气高下,即可知其夭寿大略。儿小时识悟通敏过人者多夭,则项托颜回之流是也。小儿骨法成就,威仪回转迟舒,稍费人精神雕琢者寿。其预知人意回旋敏速者亦夭,则杨修、孔融之流是也。由此观之,夭寿大略可知也。亦由梅花早发,不睹岁寒;甘菊晚荣,终于年事。是知晚成者,寿之兆也。
    凡小儿之痫有三种∶有风痫,有惊痫,有食痫。然风痫,惊痫时时有尔。十人之中未有一二是食痫者。凡是先寒后热发痫者,皆是食痫也。惊痫当按图灸之,风痫当与豚心汤下之,食痫当下乃愈。紫丸佳。
    凡小儿所以得风者,缘衣暖汗出,风因而入也。风痫者,初得之时,先屈指如数乃发作。此风痫也。惊痫者,起于惊怖,先啼乃发作,此惊痫也。惊痫微者急持之,勿复更惊之,或自止也。其先不哺乳吐,而变热后发痫,此食痫也。早下之则瘥。四味紫丸逐饮最良。
    去病速而不虚人,赤丸瘥快。病重者当用之。小儿衣甚寒薄,则腹中乳食不消,其大便皆酢臭。此欲为癖之渐也。便将紫丸以微消之。服法先从少起,常令大便稀,勿使大下也。稀后便渐减之。矢不酢臭乃止药。惊痫但灸及摩生膏,不可下也。惊痫心气不定,下之内虚,益令甚尔。惊痫甚者,特为难治。故养小儿常当慎惊,勿令闻大声。抱持之间,当安徐勿令怖也。又天雷时,须塞其耳。但作余小声以乱之也。
    凡小儿微惊者,以长血脉。但不欲大惊。大惊乃灸惊脉。
    小儿有热,不欲哺乳。卧不安,又数惊,此痫之初也。服紫丸便愈。不瘥,更服之。儿立夏后有病,治之慎勿妄灸。不欲吐下,但以除热汤浴之,除热散粉之,除热赤膏摩之。又脐中以膏涂之,令儿在凉处,勿禁水浆,常以新水饮之,儿眠时小惊者。一月辄一以紫丸下之,减其盛气,令儿不病痫也。
    小儿气盛有病,但下之,必无所损。若不时下,则将成病。痼难治矣。
    凡下,四味紫丸最善。难下不损人,足以去疾尔。若四味紫丸不时下者,当以赤丸下之。赤丸不下,当更倍之。若已下而余热不尽,当按方作龙胆汤稍稍服之,并摩赤膏。
    凡小儿冬月下无所畏,夏月下难瘥。然有病者不可不下,下后腹中当小胀满,故当节哺乳数日,不可妄下。又乳哺小儿,常令多少有常剂。儿渐大,当稍稍增之。若减少者,此腹中已有小不调也,便微服药停哺,但与乳。甚者十许日,微者五六日止哺。自当如常。若不肯哺而欲乳者,此是有癖,为疾重要,当下之。无不瘥者,不下则致寒热,或反吐而发痫,或更致下痢。此皆病重,不早下之所为也,为难治。但先治其轻时,儿不耗损而病速愈。
    凡小儿屎黄而臭者,此腹中有伏热。宜微将服龙胆汤。若白而酢者,此挟寒不消也,当服紫丸。微者少与药令内消,甚者小增。令小下。皆须节乳哺数日,令胃气平和。若不节乳哺,则病易复。复下之,则伤其胃气,令腹胀满。再三下之尚可,过此伤矣。
    凡小儿有癖,其脉大必发痫。此为食痫,下之便愈。当候掌中与三指脉,不可令起而不时下。致于发痫,则难治也。若早下之,此脉终不起也;脉在掌中尚可早治,若至指则病增也。
    凡小儿腹中有疾生则身寒热,寒热则血脉动,血脉动则心不定,心不定则易惊,惊则痫发速也。
    龙胆汤治小儿出腹血脉盛实。寒热温壮四肢惊掣。发热大吐者,若已能进哺中食实不消。壮热及变蒸不解。中客人鬼气并诸惊痫方悉主之。十岁以下小儿皆服之。小儿龙胆汤第一,此是出腹婴儿方。若日月长大者。以次依此为例。若必知客忤及魅气者。可加人参当归,各龙胆钩藤柴胡(去苗)黄芩桔梗芍药茯神甘草(炙,各一分)蜣螂(二枚,炙)大黄(一两)上一十味,咀,以水二升煮取五合为一剂也。取之如后节度。药有虚实,虚药宜足数合水也。儿生一日至七日分一合,为三服。儿生八日至十五日分一合半,为三服。儿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分二合,为三服。儿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分三合,为三服。儿生三十日至四十日尽,以五治少小心腹热,除热丹参赤膏方∶凡参雷丸芒硝戎盐大黄(各三两)上五味,切,以苦酒半升浸四种一宿以成。炼猪脂一斤,煎三上三下,去滓,纳芒硝。
    膏成,以摩心下。冬夏可用一方,但丹参雷丸。
    治少小新生肌肤幼弱,喜为风邪所中,身体壮热,或中大风,手足惊掣,五物甘草生摩膏方∶甘草(炙)防风(各一两二十铢)雷丸(二两半)桔梗(二十铢)上五味,切,以不中水猪肪一斤微火煎为膏,去滓,取弹丸大一枚,炙手以摩儿百过。
    寒者更热,热者更寒。小儿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风寒。
    

[卷第十一·小儿\养小儿第一] 矾石丸
    主小儿胎寒偃啼,惊痫胪胀满,不嗜食,不便青黄;并治大人虚冷,内冷,或有实不可吐下方∶马齿矾石(一斤,烧半日)上一味,末之,刺膏和丸,大人服如梧子二枚,日三服。小儿减之,以意增损。以腹中温暖为度,有实亦去。神良。
    小儿客忤慎忌法∶凡小儿衣裳帛绵中,不得令有头发。履中亦然。
    凡白衣青带、青衣白带者,皆令儿中忤。
    诸远行来马汗未解,行人未澡洗,及未易衣而见儿者,皆中客忤,见马及马上物、马气皆忌之。小儿中客之为病,吐下青黄汁,腹中痛及反倒偃侧似痫状,但目不上插,少睡,面色变五色,脉弦急。若失时不治,小久则难治。治之法∶以水和豉,捣令熟,丸如鸡子大,以转摩儿囟上及手足心各五遍,又摩心腹脐上下行转摩之。食顷破视,其中有细毛弃圆道中,病愈矣。
    若吐不止,灸手心主间使、大都、隐白、三阴交各三炷。
    又可用粉丸如豉法,并用唾之。唾之咒如下。咒曰∶摩家公,摩家母,摩家儿,若客忤,从我始。扁鹊虽良不如善唾良。唾讫弃丸于道中。
    又方∶取一刀横着灶上,解儿衣拨其心腹讫,取刀持向儿咒之唾,辄以刀拟向心腹。曰啡啡,曰煌煌,日出东方,背阴向阳。葛公葛母,不知何公子,来不视,去罔顾。过与生人忤梁上,尘天之神,户下二鬼,所经大刀环犀,对灶君二七唾。客愈儿惊,唾啡啡如此二匕,啡啡每唾以刀拟之。咒当三遍乃毕。用豉丸一,如上法五六遍讫。取此丸破看,其中有毛。弃丸于道中即愈矣。
    治小儿卒客忤法∶取铜镜鼻烧令赤,着少许酒中,大儿饮之,小儿不能饮者,含哺之,愈。
    又方∶取马矢三升,烧令烟绝,以酒三升煮三沸,去滓,浴儿即愈。
    


前一页 ◇ 养小儿第一
后一页 ◇ 千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