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卷第二] 玄石 |
味咸,温,无毒。主治大人小儿惊痫,女子绝孕,少腹寒痛,少精、身重。服之令人子。一名玄水石,一名处石。生太山之阳,山阴有铜,铜者雌,玄者雄。(恶松脂、柏实菌桂。) |
[中品·卷第二] 理石 |
味甘,大寒,无毒。主除营卫中去来大热、结热,解烦毒,止消渴、及中风痿痹。一名肌石。如石膏顺理而细。生汉中及卢山。采无时。(滑石为之使,畏麻黄。)《本经》原文∶理石,味辛,寒。主身热,利胃,解烦,益精明目,破积聚,去三虫。 一名 |
[中品·卷第二] 长石 |
味苦,无毒。主治胃中结气,止消渴,下气,除胁肋肺间邪气。一名土石,一名直石理如马齿,方而润泽玉色。生长子及太山及临淄,采无时。 《本经》原文∶长石,味辛,寒。主身热四肢寒厥,利小便,通血脉,明目去翳KT,下三虫 |
[中品·卷第二] 绿青 |
味酸,寒,无毒。主益气,治鼽鼻,止泄痢。生山之阴穴中,色青白。 |
[中品·卷第二] 铁落 |
味甘,无毒。除胸膈中热气,食不下,止烦,去黑子。一名铁液,可以染皂。生牧羊平泽及枋城,或析城,采无时。 |
[中品·卷第二] 钢铁 |
味甘,平,无毒。主治金创,烦满热中,胸膈气塞,食不化。一名跳铁。 |
[中品·卷第二] 铁精 |
微温,主治惊悸,定心气,小儿风痫,阴,脱肛。 《本经》原文∶铁精,平。主明目,化铜。铁落,味辛,平。主风热恶疮,疡疽创痂,疥气 |
[中品·卷第二] 铅丹 |
止小便利,除毒热脐挛,金疮溢血。生蜀郡。一名铅华,生于铅。 《本经》原文∶铅丹,味辛,微寒。主吐逆胃反,惊痫癫疾,除热下气。炼化还成九光。 久 |
[中品·卷第二] 玉英 |
味甘,主治风,疗皮肤痒。一名石镜,明白可作镜。生山窍。十二月采。 |
[中品·卷第二] 厉石华 |
味甘,无毒。主益气,养神,止渴,除热,强阴。生江南,如石华,采无时。 |
[中品·卷第二] 石肺 |
味辛,无毒。主疠咳寒久痿,益气,明目。生水中,状如肺,黑泽有赤文,出水即干 |
[中品·卷第二] 石肝 |
味酸,无毒。主治身痒,令人色美。生常山,色如肝。 |
[中品·卷第二] 石脾 |
味甘,无毒。主治胃寒热,益气,痒瘀。令人有子。一名胃石,一名膏石,一名硝石。 生隐蕃山谷石间,黑如大豆,有赤文,色微黄,而轻薄如棋子,采无时。 |
[中品·卷第二] 石肾 |
味咸,无毒。主治泄利。色如白珠。 |
[中品·卷第二] 遂石 |
味甘,无毒。主治消渴,伤中,益气。生太山阴,采无时。 |
[中品·卷第二] 白肌石 |
味辛,无毒。主强筋骨,止渴,不饥,阴热不足。一名肌石,一名洞石。生广焦山,青色润泽。 |
[中品·卷第二] 龙石膏 |
无毒。主治消渴,益寿。生杜陵,如铁脂中黄 |
[中品·卷第二] 石 |
味甘,无毒。主治咳逆气。生石间,色赤如铁脂,四月采。 |
[中品·卷第二] 终石 |
味辛,无毒。主治阴痿痹,小便难,益精气。生陵阴,采无时。 |
[中品·卷第二] 当归 |
味辛,大温,无毒。主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汗不出,湿痹,中恶,客虚冷,补五脏,生肌肉。生陇西。二月、八月采根,阴干。(恶茹,畏菖蒲、海藻、牡《本经》原文∶当归,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 |
[中品·卷第二] 防风 |
味辛,无毒。主治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叶,主治中风热出。一名茴草,一名百枝,一名屏风,一名根,一名百蜚。生沙苑及邯郸、琅、上蔡二月、十月采根,曝干。(得泽泻、本治风,得当归、芍药、阳起石、禹余粮治妇人子风,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杀附子毒。)又,叉头者令人发狂,叉尾者发痼疾。 《本经》原文∶防风,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 |
[中品·卷第二] 秦艽 |
味辛,微温,无毒。治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生飞乌。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蒲为之使。)《本经》原文∶秦艽,味苦,平。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生山谷 |
[中品·卷第二] 黄 |
无毒。主治妇人子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利,益气,利阴气。生白水者冷,补。其茎、叶,治渴及筋挛,痈肿,疽疮。一名戴椹,名独椹,一名KT草,一名蜀脂,一名百本。生蜀郡、白水、汉中。二月、十月采,阴干。 (恶龟甲。)《本经》原文∶黄,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补虚 |
[中品·卷第二] 吴茱萸 |
大热,有小毒。主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根白皮,杀蛲虫,治喉痹咳逆,止泄注,食不消,女子经产余血,疗白癣。生上谷及宛九月九日采,阴干。(蓼实为之使,恶丹参、硝石、白垩,畏紫石英。)《本经》原文∶吴茱萸,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 |
[中品·卷第二] 黄芩 |
大寒,无毒。主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一名空肠,一名内虚,一名黄文,一名经芩,一名妒妇。其子,主肠脓血。 秭归及宛朐。三月三日采根,阴干。(得浓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子。得黄、白蔹、赤小豆治鼠。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参、牡丹、藜芦。 《本经》原文∶黄芩,味苦,平。主诸热黄胆,肠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一名腐肠。生川 |
[中品·卷第二] 黄连 |
微寒,无毒。主治五脏冷热,久下泄、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肠,益胆,治口疮。生巫阳及蜀郡、太山。二月、八月采。(黄芩、龙骨、理石为之使,菊花、芫花、玄参、白藓,畏款冬,胜乌头,解巴豆毒。)《本经》原文∶黄连,味苦,寒。主热气,目痛伤泣出,明目,肠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 |
[中品·卷第二] 五味子 |
无毒。主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一名会及,一名玄及。生齐山及代郡。八月采阴干。(苁蓉为之使,恶葳蕤,胜乌头。)《本经》原文∶五味子,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生山谷。 |
[中品·卷第二] 决明子 |
味苦、甘,微寒,无毒。主治唇口青。生龙门,石决明生豫章。十月十日采,阴干(蓍实为之使,恶大麻子。)《本经》原文∶决明子,味咸,平。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轻身。生川泽。 |
[中品·卷第二] 芍药 |
味酸,微寒,有小毒。主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一名白木,一名余容,一名犁食,一名解仓,一名。生中岳及丘陵。二月、八月采根,曝干。(须丸为之使,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本经》原文∶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 |
[中品·卷第二] 桔梗 |
味苦,有小毒。主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治喉咽痛,下蛊一名利如,一名房图,一名白药,一名梗草,一名荠。生嵩高及宛朐。二、八月采根干。(节皮为之使,得牡蛎、远志治恚怒;得硝石、石膏治伤寒。畏白芨、龙眼、龙胆《本经》原文∶桔梗,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生山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