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补剂上] 桑寄生 |
味苦甘。性平。无毒。感桑之精气而生。 【主治】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充肌肤。安胎。(本经)主女子崩中。内伤不足。 产后余牢固。 【归经】入肝肾二经。为益血之品。 【前论】寇氏曰。桑寄生难得真者。真者下咽必验。若用他木寄生。未必效。且恐有害也。 |
[卷四\补剂上] 杜仲 |
味辛甘。性温。无毒。微禀阳气。浓得金气而生。降也。阳中阴也。恶元参、蛇蜕。 【主治】主腰膝酸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本经)脚中腰不利(好古)【归经】入肾肝二经。为助益腰膝之品。(色紫归肝经气分肝充则筋健肾充则骨强)【前论】时珍曰。杜仲古方只知滋肾。惟好古言是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发前人所实。 身重者。 【禁忌】经疏曰。肾虚火炽者忌。即用。当与知、柏同入。 |
[卷四\补剂上] 枣仁 |
味酸。性平。无毒。禀木之气而兼土化以生。可升可降。阳中阴也。恶防己。 【主治】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本经)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骨风。 【归经】入肾三焦二经。为清血热。助正气之品。(兼泻剂上除头风痛中平胸胁痛) |
[卷四\补剂上] 枸杞苗叶 |
味苦甘。性寒。 【主治】主除烦。壮心气。去皮肤骨节间风。消热毒。散疮肿。(大明)作饮代茶。止渴消热【归经】入心肺脾肾四经。为除热之品。(兼泻剂)【前论】仲淳曰。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 凉。 多谓光属鳌按、本经别录。并未分别子皮苗叶。甄权大明以后遂分列之。但本经别录。虽总言枸杞之气。 耐寒等条丹治妇能之明也然能息肝不入肺。 肾药兼【禁忌】备要曰。肠滑者忌杞子。中寒者忌骨皮。掘鲜者同小蓟煎浓汁浸下疳。甚效。 【炮制】雷公曰。凡使枸杞根。东流水浸刷去土。捶去心。甘草汤浸一宿。焙干用。凡使枸以上补剂木部 |
[卷五\补剂下] 小麦 |
味甘。性平。无毒。禀四时冲和之气而生。 【主治】主除客热。止烦渴。咽燥。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令妇人易有孕。 (别录)养心气。心病宜食之。(思邈)煎汤饮。治暴淋。(宗)【浮麦】味咸。性寒。主益气。除烦。除盗汗自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纲目)【麦苗】味辛。性寒。主消酒毒。暴热。酒疸目黄。并捣汁日饮。(藏器)除烦闷解时疾狂热。退胸膈热。利小肠。(日华)【归经】入心经。为滋养之品。 【前论】酾甄权日,小麦皮寒肉热。合汤皆完用之。不许皮拆。拆则温。明面不能消热止烦也。 |
[卷五\补剂下] 黑豆 |
味甘。性温。无毒。即俗亡野马料豆。比大豆更紧小。 【主治】主调中。下气。调关脉。制金石药毒。去贼风风痹。妇人产后冷血。炒焦黑。 热投酒中。渐渐饮之。(藏器)煮汁饮。去烦热。(纲目)【归经】入肾经。为助元之品。 【前论】子和曰。此生用田野中。霜后乃熟。故性沉而为肾之谷。肾病宜之。世医竟用大豆当之。误矣。 |
[卷五\补剂下] 白扁豆子 |
味甘。性微温。无毒。禀土中冲和之气而生。可升可降。阳也。有黑白二种。白者入药。 【主治】主和中。下气。(别录)补五脏。主呕逆。(孟洗)疗霍乱吐利不止。研末和醋服之。(苏恭)止泄痢。消暑。暖脾胃。附湿热。止消渴。 【扁豆花】主赤白带下。干末米饮服。(苏颂)【遍豆叶】治霍乱吐下不止。(别录)吐利后转筋。生捣一把。入少醋绞汁服。立瘥。(苏恭)【归经】入脾经。兼入胃经。为专治中宫。除湿消暑之品。 【产论】时珍曰。此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州之病。清暑除湿而解毒也。能解河肠鱼毒。及一切药毒。 【禁忌】经疏曰。伤寒寒热外邪。方炽者忌。 以上补剂谷部 |
[卷五\补剂下] 韭子 |
味辛甘。性温。无毒。升也。阳也。 【主治】主补肝肾。治命门。暖腰膝。治筋痿。遗尿。泄精。溺血。白带。白淫。小便频数。(备要)治鬼交甚效。(日华)【归经】入肝肾二经。为泄精溺血之要品(专补肝及命门不足)【前论】时珍曰。素问云。足厥阴病则遗尿。思想无穷。入房太甚。发为筋痿。及白淫。 男随溲而下。女子绵绵而下。韭子之治遗精漏泄。小便频数,女人带下者。能入厥阴补下焦不足。命门者藏精之府。故同治云。 【禁忌】经疏曰。胃气虚而有热者忌。 【炮制】大明曰。凡使。拣净蒸熟。曝干。簸去黑皮。炒黄用。 |
[卷五\补剂下] 薯蓣 |
味甘。性温平。无毒。禀土之冲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也。恶甘遂。一名山药。 【主治】主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本经)头面游风。 头风眼开心孔【归经】入肺脾二经。兼入心肾二经。为补益之品。(兼涩剂)【前论】庵曰。山药入肺脾二经。补其不足。清其虚热。固肠胃。润皮毛。化痰涎。 止泻生捣【禁忌】经疏曰。不宜与面同食。 |
[卷五\补剂下] 百合 |
味甘。性平。无毒。得土金之气。兼得天之清和以生。可升可降。阳中阴也。白花者入药。 【主治】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本经)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合病。(清火。为【归经】入肝大肠二经。兼入心经。为清凉退热之品。(润肺宁心清热止嗽)【前论】丹溪曰。久嗽之人。肺气必虚。虚则宜敛。百合之甘敛。胜于五味之酸收也。 【禁忌】经疏曰。中寒者勿服。 以上补剂菜部 |
[卷五\补剂下] 枣 |
味甘。性温平。无毒。得土之冲气。兼感天之微阳以生。降也。阳也。杀附子、乌头、天雄毒。 【主治】主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 大惊除肠【归经】入心脾二经。为补中益气之品。(脾经血分药能和解百药)【前论】士瀛曰。经曰。里不足者以甘补之。又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甘能补中。 温能【禁忌】经疏曰。中满者。小儿疳病者。齿痛及患痰热者。均忌。生者尤不利人。多食致寒 |
[卷五\补剂下] 陈皮 |
味苦辛。性温。无毒。色红日久者佳。 【主治】主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利水止呕。破症瘕癖。除膀胱留热。宣通五脏。统治百主除寒【归经】入肺肝脾胃四经。为宣通疏利之品。(兼泻剂燥剂宣剂脾肺气分之药)【前论】丹溪曰。治痰利药过多则脾虚。痰易生而反多。又曰。胃气亦赖痰以养。不可攻尽陈皮因所【禁忌】经疏曰。凡中气虚。气不归元者。忌与耗气药同用。胃虚有火呕吐。忌与温热香燥药 |
[卷五\补剂下] 胡桃 |
味甘。性温平。无毒。禀火土之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也。 【主治】主令人肥健。润肌黑发。多食利小便。能脱人眉。动气故也。去五痔。外青皮染髭血痢【归经】入肺肝肾三经。为固补之品。(肉润皮涩)【前论】韩飞霞曰。胡桃属木。补骨脂属火。并用之。有木火相生之妙。 【禁忌】经疏曰。肺家有痰热。命门火炽。阴虚吐衄等症。均忌。 |
[卷五\补剂下] 龙眼 |
味甘。性平。无毒。禀稼穑之化而生。升也。阳也。 【主治】主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除蛊去虫。(别录)主补血气。养肌肉。益虚气。 除健忘【归经】入心脾二经。为滋益之品。(益脾长志养心保血)【前论】吴球曰。食品以荔枝为贵。而滋益则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和平也。 【禁忌】士材曰。甘能作胀。凡中满气膈之症。均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