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性药品] 白附子 |
【气味】辛甘大温有大毒。入阳明经能引药势上行。 【主治】中风失音。一切冷风气。面瘢疵。小儿毒暑入心。痰塞心孔。昏迷搐搦。非瞑眩之剂。不能伐之。三生丸君白附子。此之谓也。 |
[平性药品] 紫河车 |
(采得投长流水洗净血污。蒸捣入药为良。筋膜乃初结真气。不可剔去。)【气味】甘咸无毒。 【主治】血气羸瘦。男女一切虚损劳极。癫痫失志恍惚。安心养血。益气补精。 |
[平性药品] 大枣 |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属土而有火。味甘性缓。甘先入脾。为脾经血分之药。仲景治奔豚用大枣汤。滋脾土以平肾气也。治水饮胁痛有十枣汤。益土而胜水也。方药中用姜枣作引。温以补不足。甘以缓阴血也。有齿病疳病患不宜啖枣。小儿尤不宜食。令齿黄生。与葱同食。令人五脏不和。与鱼同食。令人腰腹痛。 |
[平性药品] 龟甲 |
(凡使锯去四边。石上磨净。炭火炮过。醋涂酥炙。或以酒炙用。)【气味】甘平有毒。 【主治】血滞麻痹。久嗽虚疟。属金水。功长于补阴。治血治劳。盖龟鹿皆灵而有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版以补心补肾补血以养阴也。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以养阳也。古人制龟鹿二仙膏见神工之能事矣。龟下甲治漏下赤白。破症瘕。去瘀血。止血痢。续筋骨。疗劳倦。四肢无力。腰脚酸痛。 |
[平性药品] 神曲 |
(凡用炒黄以助土气。陈久者良。)【气味】甘辛温无毒。阳中之阳也。入足阳明经。 【主治】化水谷宿食症结宿滞。健脾暖胃。霍乱泄痢。炒研酒服。回产妇乳。 |
[平性药品] 五加皮 |
【气味】辛温无毒。五加者五车星之精也。水应五湖。人应五德。位应五方。物应五车。故青精入茎。则有东方之液。白气入节。则有西方之津。赤气入花。则有南方之光。玄精入根。则有北方之。黄烟入皮。则有戊己之灵。五神镇生。相转育成。饵之者真仙。服之者反婴。 【主治】风湿痿痹。壮筋骨。顺气化痰。添精补髓。男子阴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瘠痛弱。酿酒饮治四肢拘挛。去皮肤风湿。 |
[平性药品] 僵蚕 |
【气味】咸辛平无毒。浮而升。阳中之阳也。入厥阴阳明之药。 【主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男子阴痿。女子崩中赤白。产后腹痛。灭诸疮瘢痕。疗一切金疮疔肿风痔。盖僵蚕属火兼土与金。木老得金。气僵而不化。治喉痹者。取其清化之气。从治相火者。取其散浊结滞之痰。因其气相感。而以意使之者也。有枸杞蚕一种。生枸杞树上。取之曝干晒用。主治益阳道填精。炙黄入地黄丸。功长于补肾。治肾家风虚。 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 |
[平性药品] 百合 |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补中益气。止涕泪。除心下急满。润肺止嗽。仲景治百合病。有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代赭汤。百合鸡子汤。百合地黄汤。凡四方病名百合。而用百合治之。不知何义。 |
[平性药品] 阿魏 |
(臭而止臭者。乃为真。验法有三。一以半铢安熟铜器中一宿。至明沾阿魏处白如银汞。无赤色。一以一铢置五斛草自然汁中一夜。至明如鲜血色。一以一铢安于柚树上树立干。 便是真者。)【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杀诸小虫。去臭气。破症积。除邪鬼蛊毒。解自死牛羊马肉诸毒。消肉积。祛传尸冷气。辟温治疟。 |
[平性药品] 龙眼肉 |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五脏邪气。安志。除蛊毒。去三尸虫。久服强魄聪明。开胃益脾。性味和平。严用和归脾汤。治思虑劳伤。用龙眼肉取甘味归脾。能益人之智。通神明也。 |
[平性药品] 鼠粘子 |
【气味】辛平无毒。阳中之阴。升也。 【主治】其用有四。治风温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气。 |
[平性药品] 蓖麻子 |
【气味】甘辛平有小毒。阴也。 【主治】性善收能追脓。取毒。又能出有形之滞物。故取胎产胞衣刺骨。胶血者用之。 |
[平性药品] 礞石 |
【气味】甘咸平无毒。其性下行。阴也沉也。乃足厥阴之药。 【主治】肝经病。故宜以礞石之重坠。疏快其滞。使木平气下。而痰积通利也。然只可用之救急。若气弱脾虚者不宜僭服。 |
[平性药品] 白前 |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胁逆气。胸逆气。呼吸欲绝。降气下痰。手太阴也。然长于降气。肺气壅实而有痰者宜之。若虚而兀兀硬气。则不可用之以泄化源。 |
[平性药品] 钩藤 |
【气味】甘平微寒无毒。入手足厥阴经。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 【主治】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症自除。大人头旋目眩。亦可兼疗。 |
[平性药品] 巴戟天 |
(以连珠多肉浓者为胜。用枸杞子煎汤浸一宿。漉出。再酒浸一伏时。漉出。同菊花熬煎黄。去菊花。以布拭干用。)【气味】辛甘微温无毒。 【主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疗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乃肾经血分药也。 |
[平性药品] 枸杞子 |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坚筋骨。除风去虚劳。补精气。滋肾润肺。益阳事。祛下焦肝肾虚热。盖枸杞之苗。乃天之精。苦甘而凉。上焦心肺客热者宜之。枸杞之根乃地骨皮。甘淡而寒。下焦肝肾虚热者宜之。 是皆三焦气分之药。所谓热淫于内。佐以甘寒也。至于子则甘平而润。性滋而补。专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 |
[平性药品] 密蒙花 |
(凡使拣净。酒浸一宿。漉出候干。拌蜜蒸三次入用。)【气味】甘平微寒无毒。 【主治】青盲肤翳赤肿。多眵泪。消目中赤脉。小儿麸口及疳气攻眼。羞明怕日。入肝经气血分。润肝燥。 |
[平性药品] 茺蔚 |
(益母草子。)【气味】辛甘微寒无毒。阴中微阳。入手足厥阴经。 【主治】能活血行气。有补阴之功。故能明目益精。调经殊功。东垣言瞳子散大者禁用茺蔚子。意谓目得血而能视。茺蔚子行血甚捷。瞳子散大则白不足故禁之。非助火也。然血滞病目。此则宜之。 |
[平性药品] 葳蕤 |
(采得以竹刀刮去节皮洗净。用蜜水浸一宿。蒸焙干用。)【气味】甘平无毒。能升能降。阳中阴也。 【主治】风淫四末。两目泪烂。男子湿注腰痛。女子面生黑。疗风温自汗。身重语言难出。虚劳寒热痞疟及一切不足之症。用代参。不热不燥。大有殊功。 |
[平性药品] 三棱 |
【气味】苦平无毒。阴中之阳也。 【主治】老癖症瘕。产后恶血。破积气。消扑损瘀血。真气虚者勿用。 |
[平性药品] 萆 |
【气味】苦平无毒。足阳明厥阴经药也。 【主治】厥阴主筋属风。阳明主肉属湿。萆之功长于去风湿。所以能治缓弱痹遗浊恶疮诸病。故萆厘清饮。以之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频数。白浊如膏之症。又人饮酒过伤。或不饮酒而过食辛热荤腻之物。又或因房劳过度。以致小便频数而痛。与淋症涩而作痛者不同。宜用萆以逐除积毒。去浊而厘清也。 |
[平性药品] 土茯苓 |
【气味】甘淡平无毒。 【主治】健脾胃。去风湿。利关节。疗拘挛骨痛恶疮臃肿。解汞粉银朱毒。近世有风流之人。多病杨梅毒疮者。希求速效。每用轻粉银朱等药愈而复发。其毒结于阳明厥阴二经而兼乎他经。以致邪之所在则先发出。如兼少阳太阴。则发于咽喉。兼太阳少阴。则发于头耳。总以相火寄位于厥阴。肌肉属乎阳明。水银轻粉之燥烈。虽能劫脾胃之痰。使诸火上升。俾毒疮顿愈。不知毒瓦斯窜入经络筋骨之间。莫之能出。痰涎虽出。血液旋耗。筋失所养。荣卫不从。变为痈漏。唯土茯苓气平味甘而淡。为阳明本药。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而荣卫从。 风湿去而筋骨利。此亦古人未言之秘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