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中经] 柞蝉 |
味咸寒。主小儿惊痫夜啼。病寒热。生杨柳上。 柳都美荫。蜕秽扬清。过枝音曳。抱叶身轻。月斜露饱。风急秋惊。清高冠饰。乐召琴声。 陆龟蒙诗。全仗柳为都。庄子。蝉得美荫而忘其身。郭璞赞。潜蜕弃秽。曹植赋。惟夫蝉之清素兮。方千诗。蝉曳残声过别枝。贾岛诗。早蝉孤抱芳槐叶。沈鹏诗。依树愧身轻。子夜歌。斜月垂光照。罗隐诗。风栖露饱今如此。卢照邻诗。急响送秋风。汉书志注。武冠侍臣附蝉为文者。取其清高。后汉书传。有以酒食召蔡邕者。至门潜听客弹琴曰。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客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捕鸣蝉。 |
[卷二中经] 蛴螬 |
味咸微温。主恶血血瘀。痹气。破折血在胁下坚满痛。月闭。目中淫肤。青翳白膜。 一名蛴。生平泽。 不母而生。偻俯。湿郁根株。热蒸粪土。变食还明。杂羹通乳。莫误蝤蛴。殊形柳腐。 李时珍曰。宋齐邱言。蛴螬不母而生。久则羽化。其状如蚕。生树根及粪土中。皆湿热之气熏蒸而化。言者。其状肥也。晋书传。中书郎盛冲母王氏失明。婢取蛴螬蒸熟与食。母目即开。陶弘景曰。同猪蹄作羹食。下乳汁。苏恭曰。一名蝤蛴。生腐柳中。韩保升曰。以木中所生者为胜。生产既殊。主疗亦别。 |
[卷二中经] 乌贼鱼骨 |
味咸微温。主女子漏下赤白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症瘕。无子。生池泽。 东游弃袋。海畔浮漂。化由。骨类螵蛸。缆风须劲。墨腹消。纵横纹辨。白胜英瑶。 陈藏器曰。海人云是秦王东游弃算袋于海所化。曹操乐府。流澌浮漂。苏颂曰。陶隐居言。此是鸟所化。尔雅。鸟。李时珍曰。骨名海螵蛸。色白脆。尔雅疏。螵蛸螳螂卵也。日华子曰。鱼遇风波。即以两须下注粘石如缆。故名缆鱼。苏颂曰。鱼腹中有墨。能吸波墨。令水溷黑以自卫。雷论。沙鱼骨亦相似。纹顺者真。横者假。宋史志。有美英瑶。 |
[卷二中经] 白僵蚕 |
味咸。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疡病。生平泽。 三起三眠。忽摧风扰。马首犹瞻。蛾眉罢扫。茧室休营。丝肠自绕。汤镬辞烹。知几及早。 李时珍曰。蚕三起三眠。二十七日而化。病风死者。其色自白。荀卿赋。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左传。惟余马首是瞻。赵孟诗。蛾眉何娟娟。杜甫诗。淡扫蛾眉朝至尊。埤雅。蚕以茧自衣。亦谓之室。释。惠洪歌。肺肠已作金丝光。史记传。蔺相如请就汤镬。苏轼诗。不须更说知几早。 |
[卷二中经] 鱼甲 |
味辛微温。主心腹症瘕。伏坚积聚。寒热。女子崩中。下血五色。小腹阴中相引痛。创疥死肌。生池泽。 肖生十二。五色潜。横飞冲岸。鼾睡盘涡。更传砰磕。雨召滂沱。平鳞铲甲。敢肆么么。 埤雅。身具十二生肖肉。说文。水虫纹五色。背毛皆有鳞甲。曹植启。江东之潜。 李时珍曰。性能横飞。不能上腾。杜甫诗。紫鳞冲岸跃。陈藏器曰。性嗜睡。恒闭目。力至猛。能攻江岸。唐彦谦诗。安寝正鼾睡。杨炯诗。盘涡转深谷。晋安海物记。宵鸣如桴鼓。 江淮之间。或谓之更。袁桷诗。院吏传更写制时。潘岳赋。鼓鼙隐以砰。尔雅翼。 能吐雾致雨。诗。俾滂沱矣。庾信赋。平鳞铲甲。李时珍曰。老者善变妖魅。欧阳修诗。胆大身么么。 |
[卷二中经] 樗鸡 |
味苦平。主心腹邪气。阴痿。益精强志。生子。好色。补中。轻身。生川谷。行列秋梢。寒同候时协鸡鸣。气含樗臭。六足鳞差。双飞斑糅。莎羽樊中。声烦色陋。 名医曰。生河内樗树上。七月采。陶弘景曰。形似寒而小。李时珍曰。其鸣以时。故以鸡名。此物六足重翼。翼灰黄有斑点。居樗树上。布列成行。苏颂曰。一名莎鸡。飞而振羽。 索索有声。人或蓄之樊中。李时珍曰。莎鸡居草间。如蟋蟀之类。苏颂所引殊误。 |
[卷二中经] 蛞蝓 |
味咸寒。主贼风僻。轶筋及脱肛。惊痫挛缩。一名陵蠡。生池泽。 蜗螺寄壳。名假形殊。屈伸双角。单躯。迹留涎滑。胎托腥污。毒虫局促。脑肤。 说文。附裸背负壳者为蜗牛。无壳者曰蛞蝓。寇宗曰。蜗牛四角。蛞蝓二角。身肉只一段。毒虫行所过之路。触其涎即死。博雅。。垢浊也。宋书传。王僧达单躯弱嗣。李时珍曰。俗名托胎虫。铁围山丛谈。峤南多蜈蚣。见托胎虫即局促不行。虫乃登其首。陷其脑。 王孝籍书。毒螫肤。 |
[卷二中经] 石龙子 |
味咸寒。主五癃邪结气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一名蜥蜴。生山谷。 析易阴阳。荆山盈数。鱼跃浮交。蝉栖巧捕。召雨含冰。兴云拥雾。从壁上观。守宫丹注。 埤雅。蜴善变易。有阴阳析易之义。名医曰。生荆州山石间。抱朴子。虺蜴盈数。异物志。 鱼跳跃。蜥蜴从草中下依。近共浮水而相合。古今注。善于树上捕蝉食之。卦爻名义注。与龙通气。故可祈雨。与蛇同形。故能吐雹。倦游杂录。京师久旱以瓮贮水。插柳枝泛蜥蜴。 小儿呼曰蜥蜴蜥蜴。兴云吐雾。说文。在壁者曰蜓。史记纪。诸将皆从壁上观。博物志。 蜥蜴食以朱砂。体尽赤。捣点女人肢体。终身不灭。故曰守宫。 |
[卷二中经] 木虻 |
味苦平。主目赤痛。伤泪出。瘀血血闭。寒热酸。无子。一名魂常生川泽。 蚊为民害。虻亦愁。岭南雾集。塞北尘浮。卷从木叶。化起溪流。蜩蝉形似。鼓翼鸣秋。 埤雅。害民。故曰蚊。虻害蚊。故曰虻。陈藏器曰。塞北亦有。岭南极多。从木叶中出。 卷叶如子。形圆。着叶上。破之。初出如白蛆。渐大子化。折破便飞。即能啮物。扬雄文。 雾集雨散。辛德源诗。扇举细尘浮。酉阳杂俎。南方溪涧中多水蛆。长寸余。色黑。夏末变为虻。苏恭曰。绿色如蜩蝉。李时珍曰。以翼鸣其声虻虻。韩愈序。以虫鸣秋。 |
[卷二中经] 蜚虻 |
味苦微寒。主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症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生川谷。 蚕蛹生蛾。营飞逞快。饱饫血腥。猛同针虿。毒化坚凝。苦攻瘀败。譬彼多藏。浓亡堪喟。 陈藏器曰。木虻是叶内者。蜚虻是已飞者。正如蚕蛹与蛾耳。梁武帝诗。黄鸟营飞时。 陶弘景曰。啖牛马血。因其腹满。掩取干之。寇宗曰。大如蜜蜂。腹凹褊。微黄绿色。李时珍曰。虻食血而治血。成无己曰。血结不行者。以苦攻之。老子。多藏必浓亡。 |
[卷二中经] 蜚廉 |
味咸寒。主血瘀。症坚寒热。破积聚。喉咽痹。内寒。无子。生川泽。 负盘腹赤。名美香娘。稻花朝采。姜味中藏。寒逃屋角。飞爱灯光。中神保守。夷食称良。 苏恭曰。一名负盘。名医曰。腹下赤。李时珍曰。俗呼香娘子。尔雅翼。此物好以清旦食稻花。日出则散。陶弘景曰。有两三种。以作廉姜气者为真。本生草中。八九月知寒。多逃入人家屋里。李时珍曰。两翅能飞。喜灯火光。其气甚臭。徐之才曰。立夏之先。蜚廉生为参苓使。主腹中七节。保神守中。西南夷食之。亦有谓也。 |
[卷二中经] 虫 |
味咸寒。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生子大良。一名地鳖。生川泽。 墉壁湿生。含污渍涅。扬簸张箕。蹒跚跛鳖。襁负儿嬉。街游壤别。牝牡灯蛾。妍媸媚悦。 名医曰。生沙中。及人家墙壁下。土中湿处。拾遗记。滞污渍涅。皆如新浣。寇宗曰。 一名簸箕虫。诗。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陶弘景曰。形扁如鳖。故名土鳖。玉篇。蹒跚。旋行貌。荀子。跛鳖千里。苏恭曰。无甲而有鳞。小儿多捕以负物为戏。埤雅。逢申日则过街。故名过街。曹植赋。邦换壤别。李时珍曰。与灯蛾相牝牡。苏轼诗。妍媸本在君。我岂相媚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