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中经] 款冬花 |
味辛温。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一名橐吾。一名颗冻。一名虎须。一名兔奚。生山谷。 类形茆。保质三冬。兔奚钻冻。蜂斗能容。丰肥萼直。茂悦冰封。阴蒸阳煦。心似寒松。 陶弘景曰。其形如宿。诗疏。茆江东人。谓之。傅咸赋。独保质而全角。李时珍曰。 一名钻冻。苏颂曰。十二月开花。黄青紫萼。初出如菊花。通直而肥。又有红花。叶如荷而斗直。大者容一升。小者容数合。俗呼蜂斗叶。述征记。洛水款冬花。茂悦层冰之中。郭璞赞。阳煦阴蒸。苏轼诗。知君心似后雕松。 |
[卷二中经] 牡丹 |
味辛寒。主寒热。中风。螈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创。一名鹿韭。一名鼠妇。生山谷。 百两精金。丹延植盛。荆棘同俦。琅是竞。艳思移姿。真香失性。枯燥形全。四经顺令。 陶弘景曰。土人谓之百两金。李时珍曰。丹州延州以西。及褒斜道中最多。与荆棘无异。 其根入药最良。白居易诗。根本是琅。苏颂曰。世人欲花之诡异。秋冬移接。培以壤土。至春盛开。其状百变。其根性殊失本真。不可入药。温庭筠诗。裁成艳思偏应巧。苏轼诗。真香亦竟空。苏颂曰。山牡丹。茎梗枯燥。李时珍曰。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伏火。 |
[卷二中经] 马先蒿 |
味平。主寒热。鬼注。中风湿痹。女子带下病无子。一名马屎蒿。生川泽。 先缘新近。蓝以高瞻。麻花紫艳。豆角青尖。牡因子辨。邪远名嫌。马通臭味。炼石炎炎。 苏恭曰。一名马新蒿。晏子蒿。草之高者也。掌禹锡曰。七月开花。似胡麻花而紫赤。 八月生角。似豆角锐而长。李时珍曰。马先蒿。牡嵩。原是二种。诗疏。所谓有子者。乃马先蒿。而复引无子之牡蒿释之。误矣。蒿气如马矢。先乃矢之讹。新又先之讹也。北史传。 食采有邪蒿。邢峙令去之曰。此菜有不正之名。礼。礼不讳嫌名。汉书传注。以马通熏之马矢也。名医曰。一名炼石草。陶弘景曰。又名烂石。诗赫赫炎炎。 |
[卷二中经] 积雪草 |
味苦寒。主大热恶创痈疽。浸淫赤。皮肤赤身热。生川谷。 叶叶特生。沿溪萦碧。海挹苏融。雪霏寒积。重叠钱圆。参差荇坼。茶饮辛香。风生两腋。 苏恭曰。此草蔓生溪涧侧。倪瓒诗。冷文萦碧暮烟和。苏颂曰。一名海苏。陶弘景曰。 积雪草。以寒凉得名。寇宗曰。形如水荇。叶叶各生。今人谓之连钱草。蔡邕表。前后重叠。 诗。参差荇菜。苏颂曰。江浙人多以作茶饮。庚辛玉册。引蔓抟地。香如细辛。卢仝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
[卷二中经] 女菀 |
味辛温。主风洗洗霍乱。泄利。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生川谷或山阳。 负阴尚白。集菀嘘枯。金清肺洁。玉润肤腴。名题织女。形易妆嫫。五辛味浊。远屏沾濡。 老子。负阴而抱阳。礼。殷人尚白。名医曰。一名白菀。一名织女菀。国语。人皆集于菀。 己独集于枯。后汉书传。孔公绪嘘枯吹生。搜神记。金清则义。南史传。刘遵内含玉润。肘后方。治人面黑令白。忌五辛。手太阴气分药也。肺热。则面紫黑。肺清。则面白。白居易诗。妆嫫徒费黛。晋书志。我志沾濡。 |
[卷二中经] 王孙 |
味苦平。主五脏邪气。寒湿痹。四肢疼酸。膝冷痛。生川谷。 饵之延年。终南具有。呼听多孙。讹沿两牡。摩顶河车。剥肤旱藕。夜合黄昏。名同物否。 唐书传。姜抚言终南山有旱藕。饵之延年。甘守诚曰。牡蒙也。(王孙别名)易名以神之耳。 诗。终南何有。吴普曰。楚名王孙。齐名长孙。又名海孙。名医曰。一名黄孙。易林。受福多孙。诗。并驱从两牡兮。李时珍曰。古方所用牡蒙。是紫参。后人所用牡蒙。乃王孙。叶生巅顶。类紫河车叶。孟子。摩顶放踵。易。剥床以肤。李时珍曰。一名黄昏与夜合。名同物异。 |
[卷二中经] 蜀羊泉 |
味苦微寒。主头秃。恶创热气。疥搔痂癣。虫疗龋齿。生川谷。 沃饶西蜀。阴湿萌生。蚓吹流肿。蜂缀坚茎。细区鼠迹。滑误鸦睛。功收漆啮。涂浴兼营。 卢思道诗。西蜀称天府。由来擅沃饶。苏恭曰。俗名漆姑。生阴湿地。颜延之诗。惠浸萌生。摘元方。蚯蚓气吹者。捣入黄丹之。李时珍曰。黄蜂作窠。漆姑草为蒂。陈藏器曰。 漆姑叶细。多生石边。苏恭曰。捣涂漆疮。羊泉乃大草。漆姑草如鼠迹大。生阶墀间。乃同名也。苏颂曰。或言老鸦眼睛草。李时珍谓此乃龙葵也。性滑如葵。苏误认。耳生漆疮者。 煎汤浴之。 |
[卷二中经] 嚼床 |
微咸寒。主腰脊痛。不得着床。俯仰艰难。除热可作浴汤。生川谷及田野。 错认香。搓气劣。平泽熟田。方茎对节。纵竖脊坚。引伸腰折。麻直苏舒。澡身止热。 李时珍曰。原野甚多。方茎对节。大叶似香。搓之不香。苏恭曰。此草生平泽熟田。 沈约赋。既纵竖而横构。刘因诗。会经坚脊度危关。易。引而伸之。晋书传。陶潜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吴普曰。一名爵麻。别录曰。一名香苏。颜延之颂。类麻能直。李时珍曰。苏性舒畅。故谓之苏。礼。儒有澡身而浴德。 |
[卷二中经] 假苏 |
味辛温。主寒热鼠。瘰生创。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一名鼠。生川泽。(今名荆芥)如苏久假。味亦辛温。旅生掇野。树艺浇园。藏同鼠朴。毒禁鱼飧。摘蔬闲觅。碍石盘根。 苏恭曰。气味辛香。如苏。孟子久假而不归。后汉书注。野谷不因种植而生。曰旅生。 柳宗元诗。掇野代嘉肴。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庾信赋。石堰水而浇园。李时珍曰。荆芥原是野生。今为世用。遂多栽莳。布子生苗。炒食。战国策。应侯曰。周人谓鼠未腊者为朴。公羊传。赵盾方食鱼飧。辍耕录。凡食河豚。不可食荆芥。苏轼诗。穿林间觅野芎苗。方千诗。 须知碍石作盘根。苏颂曰。又有石荆芥。生山石间。体性相近。 |
[卷二中经] 翘根 |
味甘。寒平。主下热气。益阴精。令人面悦好。明目。久服轻身耐老。生平泽。 根若扬翘。作甘和苦。产忆高嵩。性同曲枸。冠玉增容。披云快睹。记佚形忘。久荒榛莽。 郑曼季诗。春草扬翘。书。稼穑作甘。周礼。食医凡和夏多苦。太平御览。作味苦平。 名医曰。生嵩高山。二八月采。吴普曰。采以作蒸。饮酒病患。诗疏。南山有枸。多枝而曲。能败酒味。南史传。鲍泉面如冠玉。赵良器赋。光近侍以增容。世说。若披云雾而睹青天。 陶弘景曰。方药不用。俗无识者。李白诗。嵯峨蔽榛莽。 |
[卷二中经] 桑根白皮 |
味甘寒。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叶。主除寒热出汗。 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积聚。阴补阴阳寒热。无子。五木耳名。益气不饥。轻身强志。生山谷。 东方神木。公桑女桑。休哉苞系。沃若条扬。寄生耳黑。构接衣黄。附疏五。志奋功襄。 (音软)说文通释。桑东方自然神木之名。礼。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诗。猗彼女桑。宋史志。欢愿休哉。易。休否系于苞桑。诗。其叶沃若。又。以伐远扬。传。条阳也。陶弘景曰。桑耳又呼为桑上寄生。群芳谱。桑木将槁。黄衣构叶。则叶大五。槐耳。榆耳。柳耳。柘耳。 杨栌耳。李时珍曰。桑以下。功性则一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