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序
    人有恒言曰。用药如用兵。以药之不可轻用也。然苟用得其当。又未尝不应手取效。药到病除。是操何术以致哉。则曰非读本草不为功。顾读本草之难也。神农本草经尚已。然其中词旨奥衍。义蕴宏深。往往皓首穷年。每苦未能得其要领。后世着本草者杂出。人自为说。
    学人既无所适从。且累牍连篇。虽有聪颖之儒。亦苦记诵之匪易。于此欲求一善本本草。使人人得而读之。且读之无不人人称便者。盖戛戛乎其难之。今年冬月。吴君静甫以张君兆嘉先生所着本草便读见示。并嘱为弁言。余读之。见其着墨无多。而一药之中。凡性味气质。
    以及经络脏腑。与一切配合炒制之法。靡不备具。言虽简而意自赅。学人读之。既省记诵之烦。又悟指归之趣。以此称便。便何如矣。有志业医者。果能守是编为楷模。将见用力少而成功多。由是玩而味之。更由是神而明之。夫如是各家之本草可以参。亦如是各家之本草可以废。岂惟便于一时已哉。千百世之后。吾知因利乘便。阴受是编之福者当不少也。是为序。
    
    光绪十六年岁在庚寅嘉平月赐进士出身同知衔知武进县事愚弟吴炳拜撰
    

恽序
    本草一书。名人着述甚多。而求其便于读者不数觏也。东垣药性赋。云林药性歌括。未尝不简便易读。而考其所入脏腑。所行经络。与夫一物而枝本异用。一名而种类异宜。
    均未详列。则虽读犹之不读也。李士材医宗必读本草二卷。句联字偶。缕晰条分。习医家无不读之称便。然而脏腑经络。未经组织。枝本种类。未尽周备。终不足使读者快然。近时善本如陈修园之本草经读。黄元御之长沙药解。玉楸药解。几于家置一编矣。而经读意存复古。句读悉本经文。仍不便于读也。长沙药解。句斟字酌。便于读矣。而玉楸药解。不无参差之处。读之而犹多未便。于以叹本草读本之尽善者。诚不易觏也。岁壬辰张君兆嘉。出所着本草便读示余。属为弁言。余读之。见其于性味甚辨晰也。脏腑经络甚周至也。枝本之用。种类之宜甚明备也。而字句之不锤自炼。对偶之不琢自工。非数十年积学深思。寻绎乎圣经。研求乎物理。而又具救世之苦心。存提携后进之隐念者。未易臻此诣也。余欣喜过望。为世之读本草者幸焉。是为序。
    
    光绪十八年岁次壬辰愚弟恽思赞顿首拜撰
    

盛序
    张君兆嘉着本草便读共两卷。既自序其书。邑侯安仁吴公。同邑恽竹坡大令。皆邃于医者。
    亦序之。而从子宇怀。又为张君问序于余。夫干莫之宝。非张华不能审其气。篪钟之操。非钟期不能识其曲。余不知医。余乌乎序其书。虽然。固有不能已于言者。余自束发受读。壮岁挟策都下。历官皖鄂浙三省。晚憩吴门。尝见通人学士。着作如林。往往裒古今兴衰治乱是非得失之要。与夫律历方舆行陈战守之略。中国四裔强弱向背之几。纬以诸子。旁及稗野。汇为一编。系之论说。见者欢为经世才。一旦受事丛脞。立见贻笑后世。其于医也亦然。
    盖医之为道。橐龠于农轩。发挥于岐跗。自是厥后。代有其贤。书亦大备。然而学人怵然于堂奥之深。津涯之广。则相与掇拾糟粕以欺世。不复寻途索径。由易入难。以几于神化。是犹经济家之矜奇好古而不适于用。良可慨也。余夙耳张君名。今岁之初。宇怀年七十。得痛痹疾甚剧。乃延张君治之。两月而复。余方以为神。及读是书。而知张君之为医。固循循然示人以易者。于。其易也。其神也。庖丁一日解十二牛不顿芒刃。若张君者。微特善医。
    亦可谓善着书矣。若夫是书之用。则前序已言之。余又奚言。
    
    光绪二十有一年。岁次乙未季春之月。武进盛康拜撰。时年八十有二。
    

程序
    先生余之姻娅也。少好读书。及长得足疾。渡江求诸名医治疗。不得瘳。而家道中落。
    因锐志学医。早夕研究。自以己疾不治。欲思操技以治天下之疾。先生之心亦良苦矣。同治甲子。家君宦闽乞归。家君亦素邃于医。日与先生相过从。寻绎经论参酌古今。往往心为之折。
    岁戊子。余以薄宦从事郑州工次。暑雨祈寒。晨昏无间。几成怯证。爰请假归就先生治之。
    竟愈。先生出手钞本草便读两册示余。嘱为订误。余辗转奉读。见其每味编作长短偶言。将所属之性味。所入之脏腑。前后互辞。发明精当。考本草一书。向无善本可读。即明季李士材着本草征要一卷。习医者皆奉为圭臬。然其间性味脏腑亦列之于前。且语句多不纯。主治或不切。学人憾之。斯编简而要。详而明。不特便学人之读。且足补医林之缺。窃欲授梓以公同好。因匆促北上。即当领凭赴滇。事遂不果。然未尝一日忘也。丁酉冬。余奉讳里居。
    知此书已为同里盛君我彭刊行鄂渚。足见有目共赏。十年宦海。素愿遂偿。因于读礼之余。
    谨序先生所以着此书之始末。与余所以景仰向慕之意。质诸我彭以广流传云。
    
    光绪岁次戊戌春月姻愚侄程福海顿首拜序
    

自序
    粤自神农尝草木。着本草经。创始医道。厥后神其技者。太古有岐伯少俞。中世有扁鹊秦和。汉兴有太仓公张仲景。考方域之异宜。辨药品之真伪。按阴阳五行君臣佐使之理。着书立说。以羽翼本经。魏晋以来。校修补注者。魏有李当之。梁有陶宏景。北齐有徐之才。唐有苏恭。孙思邈。陈藏器。宋有刘翰。掌禹锡。唐慎微。寇宗。金元之间。有张刘李朱。皆其最着者也。但名作虽多。惜无善本。逮有明李时珍出。采辑药品千九百种。综核群籍。八百余家。集诸家之大成。着本草纲目一书。诚为广大精微。尽善尽美。但初学人读之。一如望洋观海。即穷经皓首。亦无所折衷。其余之简便者。如备要。如从新。固能由博返约。但皆以所属之性味。所入之脏腑。有毒无毒列之于前。记诵之难。无有甚于此者。(成)学医二十余年。力购本草数十家。朝夕研究。以为业医者。若不先明药之性味。气之浓薄。质之寒温。虽博览群书。知方知病。而不知药之性。其不致运用乖方。而草菅人命者几希矣。故遇有一物之性味功用。确切不移。能与病相当而取效者。则每味拟一二联或五六联。置之案头。数年来积成五百余品。删繁去复。编为排偶俚言。将各物性味所入所治。参差前后。不使学人混淆难诵。书成。仿李东垣指掌。陈嘉谟蒙筌之意。颜之曰本草便读。亦非敢以管窥蠡测之见。与先哲争衡也。不过欲引进后学。譬如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耳。至其中词句之不雅。对仗之不工。一则缘(成)之学业未深。短于文墨。一则限于药品之性味主治。恐失本真。谫陋之由。实有所自。定知当世高明君子。必有起而正之者。故特序其原始如此。
    
    光绪丁亥孟夏武进张秉成兆嘉氏自序于存诚堂
    

凡例
    一、此书原为初学而设。并非全璧。采集诸家本草。参酌鄙见。共集药品五百八十余种。
    每种编成一二联或三四联。止论其性味主治确切不移者。其他一概不录。
    一、此书原取简便易读。故每药一种。其联句概从简略。尚有意义未尽者。于每味下另增小注。读者玩之。
    一、此书有一物内附入数种者。于目录一概标出。以便查阅。
    一、此书所载药品。不过五百八十余种。皆寻常凡用之药。其余不常用之药。以及有名未备之物。均未载入。学人欲窥全豹。自有他书具在。
    一、此书于每类之前。附列李时珍纲目数语。以广学人见闻。即仍本草纲目之旧。
    一、此书仿诸家之式。起首先列用药法程数则。一遵前人遗训。略为增损。使学人可先明用药之法。再读后篇。自能运用。
    一、此书始丁亥至戊戌。凡十易寒暑。已蒙诸大雅赐序付刊。尚有拙着成方便读两卷。
    分类注疏。当续出问世。
    


前一页 ◇
后一页 ◇ 用药法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