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木部] 木蝴蝶
    出广中,乃树实也,片片轻如芦中衣膜,色白似蝴蝶形,故名(四边薄而明,中心微浓,不甚明透,似有子壁钱白膜状)。
    治肝气痛∶用二、三十张。铜铫上焙燥研细,好酒调服。贴痈疽∶项秋子云∶木蝴蝶出广治下部湿热。
    

[卷六\木部] 风叶
    稗史∶郴之桂阳县产风叶,充茗饮,能愈头风,故名。亦可浸酒,性微热,前人志记不载。
    性微热,追风活血,可浸酒服。
    

[卷六\木部] 拔尔撒摩
    坤与图说∶木名,出白露国,此树生脂膏极香烈,可入药。
    敷金刃伤,一昼夜肌肉复合如故,涂痘不瘢,涂尸千年不腐。
    

[卷六\木部] 枫果
    
    即路路通
    即枫实。一名子,乃枫树所结子也。外有刺球如栗壳,内有核多孔穴,俗名路路通。
    以金箔贴之,村妪簪于发,云可明目、宜老。出浙临安县署后安乐山者,名钱坟枫果,最佳。焚之香郁,可熏衣辟瘴疫。纲目枫脂香载∶其木皮不及其实之用,今补之。宜于焚烧,未有入汤液之用。其果冬月即孕枫蚕子于中,交春内生蚕,每果中有一个,立夏后乃化蛾飞去,入药取无虫、陈久者用。槐西杂志∶枫香果出云南者,焚之杀鬼去邪,辟瘴湿。
    辟瘴却瘟,明目除湿,舒经络拘挛。周身痹痛,手脚及腰痛,焚之嗅其烟气,皆愈。熏衣被敏按∶枫果去外刺,皮肉园如蜂窠,即路路通。其性大能通十二经穴,故救生苦海治水肿胀用之,以其能搜逐伏水也。
    治癣德胜堂传方∶枫木上球十个(烧灰存性),白砒五厘,共末,香油搽上即愈。
    脏毒古今良方∶路路通一个,存性,研末酒煎服。
    

[卷六\木部] 咬人狗
    
    刺晕
    台湾府志∶咬人狗其木甚松,手掐之便长条迸起,可为火具,木高丈余,叶长大似烟叶,有毛刺,刺人入毛孔甚痒,搔之发红痛,一昼夜乃止。
    治瘰(台海使搓录)。
    附∶刺晕李氏草秘∶其树形似乌柿,有刺,刺人即晕,故名。
    治痈肿定痛∶取树脑叶入酱板盐花,罨发背痈疽肿毒,痛甚者罨上即止痛,不问已未溃,罨至愈。
    

[卷六\木部] 桂子
    
    桂丁桂耳桂根
    学圃余蔬∶有一种四季开花而结实者,此真桂也,闽中最多,常以春中盛开。凡桂四季者有子,此真桂也。江南桂八、九月盛开,无子,此木樨也。临海志∶唐垂拱四年三月,月桂子降临海,芳香有桂气味,食之和畅。宋绍定间,舒某于天台山得月桂子二升,大如樟子,无皮,色似白玉,纹如雀卵,中有仁,嚼之作芝麻气,以之杂菊入囊为枕,有散佚石缝中者,旬日辄出树,叶柔长,经冬犹在,种入盆中,久之亦失所在。
    性温、味辛、平肝暖胃,胃脘寒痛甚宜。药性考∶甘辛温中,暖胃平肝益肾,散寒止哕。
    

[卷六\木部] 桂丁
    百草镜云∶形如吴茱萸,出广西交趾,乃肉桂子也。
    治心痛,辟寒邪胃痛。百草镜∶桂丁研细,酒下三钱。
    

[卷六\木部] 桂耳
    出开化山中,乃多年老树蒸出蕈也,面红色,土人采得,以治血疾。
    治一切血症及吐血。
    按∶纲目分桂为五种∶曰桂,即今所谓交桂;曰牡桂,今广桂;曰桂,俗呼木犀;曰天竺桂,浙中山桂也,有子如莲;曰月桂,四季有花者,此桂子乃天竺桂子也。纲目失载主治,若月桂则固载其子矣。曰桂丁,乃广桂子,纲目亦不言其主治。至于桂耳,则各桂皆有之,性亦略同,纲目皆不载,悉为补之。和霁园夜谈随录∶吕司马季弟琪,从司马官岭南署中,有小院颇幽静,旧有古井在轩右,井畔有二老桂,大合抱,值夏夜月光甚皎,琪纳凉轩下,闻井中有声不绝,凭栏窥之,见井水白如银,中有红丸,大如弹子,约数十百点,光明如火,向上竞相跳跃,渐跃渐高,去栏仅尺余,琪惊白司马。次日,命夫缒下,探之无他异,得桂子数十粒,鲜赤如新,琪即戏以井水服之,日七枚,七日而尽,盖适取得四十九枚也,后琪寿至九十九岁,无疾而逝,平原董太史曲江与琪善,亲见而志之。敏按∶今月桂子如莲,鲜者色青,干之淡黑色。吕琪所见,大如弹丸,鲜赤如新,当别是一种。考天地运度经云∶太山北有桂树七十株,天神青要玉女三千守之,其实赤如桔,人食之一年可以上升,或者此种,惜琪公所服只四十九枚耳,故得寿。
    

[卷六\木部] 桂根
    陈年入土最深者,入药用。
    贴牙痛可断根,即取桂树根上皮用。
    学斋咕哔∶花中惟岩桂四出,予谓土之生物,其数皆五,故草木花皆五,惟桂乃月中之木,居西方地,四乃西方金之成数,故花四出而金色,且开于秋云。
    

[卷六\木部] 
    似桧,亦名水松。抱木生者性韧,皮同乘鲜,剥削造履。俗称抱香履,潮州颇多。
    能治湿香港脚,辟邪风。
    

[卷六\木部] 樟皮
    
    樟梨
    此香樟树皮也。纲目有樟材、樟脑、樟节、而皮与子皆不及焉。今山人率以皮子治病有效,因急补之。
    树皮(以年久老樟节为佳。)治天行温疫,湿毒流注,浴疥癣,洗香港脚。
    心疼玉局方∶香樟树皮,取时去面上黑色者,用内第二层皮,捣碎煎汤服,即止,永不再发。
    刑杖伤神锦方∶樟树皮用老酒炖出味,调老公鸡冠血食,止痛散血立效。
    霍乱上吐下泻传信方∶樟树皮一把,水煎温服,立止。
    脚上生疮家宝方∶此疮个个如小笔管,大者用樟树叶牙咬熟,略掺拔毒丹,外贴樟树叶,连换即愈。
    敏按∶樟木纲目言辛温香窜,性能除湿,故山居人患病多宜之。象山县志∶万历中邑大疫,有一道人,教人取千年老樟树皮煎饮可愈,并言树老久饮霜雪,其性转清凉,可消疫气,此即藏器所云∶樟木能治恶气、中恶、鬼疰之意。
    

[卷六\木部] 樟梨
    即樟树子也。出处州府遂昌县福罗坞仙人坝周公园,大者为贵,小者次之。予友黄庆春与一遂昌人相善,其人馈以樟梨,云可治心胃脘疼,服之立效,即香樟子也,较他产者略大,盖千年樟树所结,故效如神。叶南郊自处州回,询以樟梨,据云,此非子,乃千年樟树所结于枝桠间者,如瘤然,土人以形似梨,故名之,然则此乃樟瘤也。然与予所见又不类,姑并存其说,以俟再考焉。
    磨涂肿毒,治中酒心胃疼,皆效。
    

[卷六\木部] 榕须
    药性考∶榕叶似大麻,子如冬青,枝干拳曲,木本棱凹,不成材器,而结奇香,其脂与漆相似,可以贴金,胶物胜于楮脂。岭南杂记∶榕树闽广最多,他省则无,故红梅驿以北无榕。大者荫十余亩,离奇古怪,备木之异,然体曲不中梁柱,理斜不中材用,质虚不中薪爨,庄子所谓以不材而寿者也。漳浦黄石斋先生有榕颂,其木年久者常结伽南香,焚之致鹤,植于水际,其子可以肥鱼,细枝曝干,束为炬,风雨不灭,其脂乳可以贴金接物,与漆同,其须可入药用。说文以为古松字,六书故以古松字为,而为南方之榕。通雅云,榕当别出,状木始于稽含,分字始于戴侗。柳宗元诗∶“榕叶满庭莺乱啼”,后山丛谈言∶蔡州壶公观有大木,四垂傍出,人莫能识,张闲人尝至蔡为余言,乃榕木,此木无用,惟枝上垂根,曝之可作火绳以发炮,又可染黑。赞宁志所云∶倒生木不死树,横枝生根,下地如柱,即榕无疑。粤志∶榕之怪在根,自上生下,语曰∶榕木倒生根。粤志∶榕叶甚茂盛,柯条节节如藤垂,其干及三人围抱,则枝上生根,连绵拂地,得土石之力,根又生枝,如此数四,枝干互相连属,无上下皆成连理。其树可以倒插,以枝为根,复以根为枝,故一名倒生树。干多中空不坚,无所用。离之木也,其象如离之大腹,其中空处常产香木,炎精所结,往往有伽南焉,粤人以其香可来鹤。子可肥鱼,多植于水际。其树脂可以贴金接物,与漆相似。性畏寒,逾梅岭则不生,故红梅岭有数榕,为炎塞之界。有红、白、大叶、小叶数种。
    按泉州府志∶榕有二种,一种矮而盘桓,其须着地,复生为树;一种名赤榕,上耸广大,二种荫最宽广,入药用有须者。
    固齿羲复方,止牙痛取榕根须摘断,入竹管内,将监塞满,以泥封固,火存性为末,擦牙


前一页 ◇ 千张纸
后一页 ◇ 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