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食疗] (一)谷类
    味甘、性温,无毒。入脾经。去皮,炒。
    补脾胃而止吐泻,疗霍乱而清湿热。解诸毒大良、治带下颇验。
    色黄味甘,得乎中和,脾之谷也。能化清降浊,故有消暑之用。皮如粟色者,不可入药。
    
    伤寒邪炽者,禁用。
    花、叶∶均对暑期泻、痢有益。
    藤∶治转筋。
    

[第四卷\食疗] (一)谷类
    (见发散)

[第四卷\食疗] (二)酿造与调味及饮料
    味甘,性温,无毒。入脾经。
    止嗽化痰,千金方每嘉神效。脾虚腹痛,建中汤累奏奇功。瘀血熬焦和酒服,肠鸣须用水煎尝。
    
    饴糖,虽能补脾润肺,然过用之,反能动火生痰,凡中满、吐逆、酒病、牙疳,咸
    
    忌之。
    

[第四卷\食疗] (二)酿造与调味及饮料
    味甘、性寒,无毒。入脾经。
    生津解渴,除咳消痰。补脾缓肝,和中润肺。
    中满者少用。
    

[第四卷\食疗] (二)酿造与调味及饮料
    味甘、性寒,无毒。
    功用与白者相仿,和血乃红者独长。(红白二种,皆蔗汁煎成。)多食能损齿生虫。作汤下小儿丸散者缪矣。
    

[第四卷\食疗] (二)酿造与调味及饮料
    味甘、性平,无毒。入脾经。忌生葱。凡蜜一斤,入水四两,磁器中炼去沫,滴水不散为度和百药而解诸毒。安五脏而补诸虚。润大肠而悦颜色,调脾胃而除心烦。同姜汁行初成之痢,同薤白涂汤火之疮。
    采百花之英,合雨露之气酿成。其气清和,其味甘美,虚实寒热之正,无不相宜也。
    
    大肠虚滑者,虽熟蜜亦在禁例。酸者,食之令人心烦;同葱食害人;同莴苣食,令
    
    人利
    
    下;食蜜饱后,不可食醋,令人暴亡。
    

[第四卷\食疗] (二)酿造与调味及饮料
    味酸,性温,无毒。入肝经。
    浇红炭而闻气,产妇房中常起死。涂痈疽而外治,疮科方内屡回生。消心腹之疼,症积尽破。
    杀鱼肉之毒,日用恒宜。
    陈藏器曰∶“多食损筋骨、损胃、损颜色。”

[第四卷\食疗] (二)酿造与调味及饮料
    味咸,性寒,无毒。入肾经。
    擦齿而止痛,洗目而去风。二便闭结,纳导随通。心腹烦疼,服吐即愈。治疝与辟邪有益,痰停与霍乱无妨。
    润下作咸,咸走肾。喘嗽、水胀、消渴,大忌食盐,或引痰生,或凝血脉,或助水邪,多食损颜色,伤筋力。故西北人不耐咸,少病多寿,东南人嗜咸,少寿多病。青盐,功用相同,入肝散风。
    

[第四卷\食疗] (二)酿造与调味及饮料
    味辛,性大热,有毒。入胃、大肠二经。
    温中下气,消风去痰。食积与快膈称良,腹痛与胃寒共治。
    阴虚火旺之人忌用。毕澄茄即胡椒之大者,乃一类二种,亦易僭上。
    

[第四卷\食疗] (二)酿造与调味及饮料
    味甘、苦,性微寒,无毒。入心、肺二经。畏威灵仙、土茯苓,恶榧子。
    消食下痰气。止渴醒睡眠。解烤炙之毒,消痔之疮。善利小便,颇疗头疼。
    禀土之清气,兼得春初生发之意,故其所主,皆以清肃为功,然以味甘不涩,气芬如兰,为良。茶禀天地至清之气,产于瘠砂之间,专感云露之滋培,不受纤尘之滓秽,故能清心涤肠胃,为振发之品。昔人多言其苦寒,不利脾胃,及多食发黄消瘦之说,此皆语其粗恶苦涩者耳。故入药须择上品,方有利益。茶子∶研末吹鼻,治头脑鸣响。
    

[第四卷\食疗] (二)酿造与调味及饮料
    味苦、甘、辛,性热,有毒。入肺、胃二经。
    通血脉而破结,浓肠胃而润肌。宣心气以忘忧,助胆经以发怒。善行药势,可御风寒。
    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消愁,过饮则损胃耗血,生痰动火。故沉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重则亡身。此大禹所以疏仪狄,周公所以着酒诰也。烧酒散寒破结,损人尤甚。
    

[第四卷\食疗] (三)菜蔬
    一名山药。味甘,性平,无毒。入心、脾、肾三经。蒸透用。
    益气长肌,安神退热。补脾除泻痢,补肾止遗精。
    山药得土之冲气,禀春之和气,故主用如上,但性缓,非多用不效。
    
    山药与面同食,不能益人。尚有藤上之珠芽、名零余子、另立专条。
    

[第四卷\食疗] (三)菜蔬
    味甘、性平、(偏于温)无毒。入肝、肾二经。即山药藤上之珠芽,俗称山药果子。生晒干,切碎入药。若作食疗,煮熟,去皮,蘸糖食。
    补脾益肾,而重点在肾。聪耳明目,具防老之能。强健腰部,济弱扶倾。挽救虚损,转瘦为丰。馁者啖之不饥,老人食之驻颜。
    陈藏器云∶“零余子,功用强于薯蓣。”李时珍云∶“胜于山药,美于芋子。”

[第四卷\食疗] (三)菜蔬
    味甘,性微寒,无毒。入心、肺二经。花白者入药。
    保肺止咳,驱邪定惊。耳聋耳痛,百合诸病。止涕泪多,利大小便。
    心主镇定,邪不能侵。肺相清肃,咳嗽可疗。涕泪,肺肝热也。二便不通,肾经热也。
    清火之后,复何患乎。仲景云∶“行住坐卧不定,如有神灵,谓之百合病,以百合治之,是亦清心安神之效欤。”
    百合润肺,能通二便,中寒下陷者忌之。
    

[第四卷\食疗] (三)菜蔬
    一名蹲鸱,旁生小者曰芋子。味甘、辛,性平,质滑,生则有毒。入胃、大肠二经。
    宽胃下气,利肠通闭,散结消瘰,补中充肌肤。止热渴,敷烫伤。
    多食反能滞气困脾。患瘰疠者,可常作食疗。
    

[第四卷\食疗] (三)菜蔬
    又作茨菰。味甘、微苦,性微寒,无毒。入肺、肝二经。
    清肺而止咳嗽痰血,和血而治产后血闷。
    须去皮煮熟食。其叶又可作药引,风热咳嗽方中,加用一至三片为引,有良效。捣烂可涂丹毒。
    

[第四卷\食疗] (三)菜蔬
    正名为菰,又作菰菜、茭笋。味甘,性冷,质滑,无毒。入肺、脾、胃、肾四经。
    去烦热,利五脏。开胃口,通两肠。滋人齿,除目黄。
    茭白为菜蔬之一,与鲫鱼为羹,能开胃口。又能治咽中溃烂,口舌生疮。
    茭草∶即菰叶。《日华诸家本草》谓其“利五脏”。
    

[第四卷\食疗] (三)菜蔬
    味甘、咸,性寒,无毒。入肺经。
    清烦涤热,化痰软坚。和血下气,开胃加餐。治少寐,利咽喉。除香港脚,医咳嗽。散结气,消瘿瘤。
    《食疗本草》云∶“若热气塞咽喉者,汁饮之。”干嚼能治肺痈初起,咳唾臭痰。又能兼利小便。
    

[第四卷\食疗] (三)菜蔬
    味甘,性寒,无毒。入脾、胃、肝三经。
    清胃脘之热逆,逐停聚之水湿。降浮上之阳气,宜老人之服食。消痰除烦,解毒清热。
    安下焦,调消渴。
    此菜凉滑鲜美,故张翰见秋风而动故乡鲈之思。多食令人嗜睡,故难寐之人,佐餐有益。
    以其质滑。咽部欠爽利者,用之亦宜。
    

[第四卷\食疗] (三)菜蔬
    味甘,性寒,质滑,无毒。入心、脾二经。
    泄阳气,利水道。降而不升,静而止燥。令人入睡,消除烦恼。饥年代谷,可以免夭。
    气壅经络,用之多效。
    难以入睡或睡而不实,多虑者,常食此物有效。
    

[第四卷\食疗] (三)菜蔬
    即椿之嫩芽,味微苦,性偏温。
    嫩芽瀹食,祛毒消风。
    李时珍谓∶“椿叶无毒。”然亦不可多食。
    

[第四卷\食疗] (三)菜蔬
    味甘,性平。入胃、大肠二经。
    利五脏,和胃肠,活血脉,使血凉。治出血,医痔疮。
    以楮、槐、榆、柳、桑五种树上所生者为良。常食有益。
    

[第四卷\食疗] (三)菜蔬
    味甘、淡,性寒。
    清神解热,清膈利肠。能消痰火,可医夜盲。亦作外治,汤火烫伤。为羹入馔,鲜爽清香。
    此为藻体,商品中常夹有沙子,宜捡净再用。
    

[第四卷\食疗] (三)菜蔬
    味辛、性温,无毒。
    固精气、暖腰膝,强肾之功也。止泻痢,散逆冷,温脾之力欤。消一切瘀血,疗喉间噎气。
    韭根捣汁,去瘀血,治反胃。
    韭子∶固精生精,助阳止带。
    古方用韭,专治瘀血,盖酸入肝,辛能散,温能下也。多食则神昏目暗。
    


前一页 ◇ (一)谷类
后一页 ◇ (三)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