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见食疗)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味甘,性温。
    小儿壮热,煎汤浴之。
    此《日华诸家本草》之经验也。用之确有良效。又《名医别录》云∶“和葛粉揩热痱疮良。”可见此皮叶宜于外治。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味甘、咸,性寒。
    腰足折伤,风痹香港脚。醋拌炒熟,熨之外治、汗出为度,加温互易。
    此物农村得之甚易,乃平和无害之法,其效甚佳。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味甘、辛,性平,有毒。
    口眼不正,疮毒肿浮。头风香港脚,瘰疠丹瘤。胞衣不下,子肠不收。
    如前诸症,皆从外治,不经内服,以其长于吸收,能拔病气出外。凡服蓖麻,一生不得食豆,犯之甚者能胀死。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味辛,性温,无毒。入脾、胃二经。
    破症积,辛散温行,内外同施。除邪气,杀虫化蛊。实者投之。
    臭烈殊常,故杀蛊辟恶,辛则能散,温则能行,故消积化蛊。
    
    人之血气,闻香则顺,闻臭则逆;故凡虚人,虽有痞积,不可轻用。当先养胃气,
    
    胃强则坚积渐磨而消矣。经
    
    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盖重视于根本者乎。
    制成膏药,外贴化痞积,平稳可取。
    

[第四卷\外治] (二)动物药
    味辛,性温,无毒。入心经。忌大蒜。微研。
    作外治,用途甚广;若内服,多入丸丹。开窍通经,穿筋透骨。理客忤,治惊痫。杀虫蛊,去风痰。搜秽辟邪,催生堕胎。救卒中之内闭,消僵肿之疽瘿。
    走窜飞扬,内透骨髓,外彻皮毛。东垣云∶“搜骨髓之风,风在肌肉者,误用之,反引风入骨。证属虚者,概勿施用,必不得已亦宜少用”。李时珍谓其通诸窍。王好古谓其疗鼻窒不闻香臭。痨怯人及孕妇,不宜佩带。
    

[第四卷\外治] (二)动物药
    味咸,性温,无毒。
    合金疮之要药,长肌肉之神丹。
    以钩刺插入大象皮中,顷刻创收,故主用如上。
    

[第四卷\外治] (二)动物药
    味咸,性寒,无毒。入肝经。绢包,入豆腐中,煮一炷香,研极细。
    外用收口生肌,点睛退翳。绵裹塞耳治聋,涂面驻颜润泽。内服止渴除蒸,安魂定悸。
    禀太阴之精气而结,宜其主用多入阴经。
    
    珠体最坚,研如飞面,方用,不细损人脏腑。病不由火热者忌之。
    

[第四卷\外治] (二)动物药
    味辛、性温,有毒。入胃、肾二经。
    发背疔疽,五疳羸弱,立止牙疼,善扶阳事。
    入外科方有夺命之功。然轻用能发泡,烂人肌肉。
    

[第四卷\外治] (二)动物药
    味苦、酸、涩,性平,无毒。入肺、胃二经。
    外治∶糁口疮,须臾可食,洗脱肛,顷刻能收。染须发之白,治目烂之。
    内服∶敛肺化痰,故止嗽有效,散热生津,故止渴相宜。上下之血皆止,阴阳之汗咸瘳。
    泻痢久而能断,肿毒发而能消。
    
    五倍子、专收敛。咳嗽由于风寒者,忌之;泻痢非虚脱者,忌之;咳嗽由于肺火实
    
    者,
    
    忌之;误服反致壅满,以其收敛太骤,火气无从泄越耳。
    

[第四卷\外治] (二)动物药
    味咸、性温,无毒。
    理痹痛痈疽,可穿筋透骨。
    取其脂熬化,就以其嗉盛之,则不渗漏。虽金银磁玉之器盛之,无不透漏者,此可见其入骨透髓之功,然但资外敷,不入汤丸。
    

[第四卷\外治] (三)矿物药
    (见心经)

[第四卷\外治] (三)矿物药
    味辛,性寒,有毒。
    以毒攻毒,解毒杀虫,仅作外用,灭虱有功。
    

[第四卷\外治] (三)矿物药
    性味同水银。
    恶疮溃疡、久不愈合,拔毒生肌,外用有益。成人盗汗,小儿夜啼,为末津调,用以涂脐。
    疳蚀唇鼻,一切肿毒,用以外治,往往平复。手足皲裂,须发早白,涂之染之、收效亦速。
    痔疮日久,肛门下脱,烧烟先熏,煎汤坐浴。
    此药以外用为主,切勿内服。
    

[第四卷\外治] (三)矿物药
    有大毒。
    搜脓拔毒,去腐生新,痈疡久久不愈,外用僵局能平。
    此药乃用水银等升华而成,有毒不能内服。外用伍乳香、没药为散,名三香散,撒于膏药,贴于疮口,化腐提毒,收效颇捷。
    

[第四卷\外治] (三)矿物药
    (见泻下药)

[第四卷\外治] (三)矿物药
    味苦、性平,有毒。研细,水飞。
    涂蛇虺之伤,杨梅疔毒,疥癣痔疡,遵法搽敷力不小。化痰涎之积,血瘀风淫,邪干尸疰,依方制服效偏奇。
    独入厥阴,为诸疮杀毒之药。与巴豆、郁金为伍醋丸,名雄黄解毒丸。治急症喉痹有良效,乃急救之药也。
    

[第四卷\外治] (三)矿物药
    味酸、涩,性寒,无毒。入脾、胃二经。甘草为使。恶牡蛎、麻黄。
    外治∶收脱肛阴挺,理疥癣湿淫。内服∶消痰止利,涤热祛风。
    矾之用有四∶诸血脱肛,阴挺疮疡,取其酸涩而收也;喉痹、痈疽、蛇伤、虫毒,取其解毒也;吐风热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风痰、泄痢、崩带,取其收而燥湿也。多服伤骨损心肺。
    

[第四卷\外治] (三)矿物药
    味酸,性大热,有毒。入心、肾二经。畏细辛、朴硝、铁、醋,用莱菔剜空,入硫合定,糠火煨熟,紫背浮萍同煮,皂角汤淘去黑浆。
    外用∶杀虫燥寒湿。疥疮尽扫。内服∶壮阳坚筋骨,阴气全消。老年风秘,君半夏而立通。
    泄痢虚寒,佐蜡矾而速止,艾汤投一匕,阴毒回春。温酒送三丸,沉寒再造。
    秉纯阳之精,能补君火,可救颠危,乌须黑发,亦可引年,然须制炼得宜,断房者,方可用之,一有不当,贻祸非轻,故极少用。外治疥疮,收效甚速。然同时须服利湿解毒之剂,庶不致疮毒内攻,而生浮肿难治。
    

[第四卷\外治] (三)矿物药
    (见咽喉药)

[第四卷\外治] (三)矿物药
    (见涩大肠)

[第四卷\外治] (三)矿物药
    味甘,性温。。水飞。
    散风热而肿消,祛痰气而翳退。
    金银之气所结,为眼科要药。
    

[第四卷\外治] (三)矿物药
    味辛、酸,无毒。入肝经。
    内服∶眼科主风热之疼;外科止金疮之血;内科吐风痰之聚;女科理血气之痛。杀虫有效,疳证亦宜。
    色青入肝,专主东方之证,然服之损血。
    

[第四卷\食疗] (一)谷类
    味甘,性平,无毒。入肝、脾、肾三经。其色如酱,其状如虱。九蒸,晒。
    养血润肠,燥结焦烦诚易退。补中益气,风淫瘫痪岂难除。坚筋骨,明耳目,轻身不老。
    长肌肤,填脑髓,辟谷延年。
    补阴是其本职。又去风者,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李廷飞云,风病患久服,步履端正,语言不謇。神农收为上品。道书载其功能,洵服食之佳品。但令人肠滑,得白术并行为胜。
    
    胡麻即黑芝麻,除上述者外,又能补肝肾,能润五脏,虚风眩晕,病后虚羸,须发
    
    早白
    
    ,产妇乳少,常服之,均有益。
    

[第四卷\食疗] (一)谷类
    味甘,性微寒,无毒。
    熟者利大肠,下胞衣。生者摩疮肿,生秃发。
    生者,不宜过食。脾虚作泻者忌之。
    

[第四卷\食疗] (一)谷类
    北粳凉,南粳温。白粳凉,红粳温。晚稻得金气多,更凉。
    得宇宙之冲气,养生人之后天。色白而入肺清热,煮汁则止渴除烦。新米动气,胃强者何碍,陈廪冲淡,脾虚者宜餐。
    仲景白虎、桃花、竹叶石膏三汤,并用之,以清热补不足也。
    

[第四卷\食疗] (一)谷类
    味甘,性温。酿酒则热,熬汤更甚。
    脾虚最补,肺寒可瘳。大便既坚,而小便又缩。痘疮虽发,而自汗能收。
    
    糯米,虽大补脾肺寒虚。但性极粘滞,病患及小儿不宜多食。
    

[第四卷\食疗] (一)谷类
    《名医别录》分载黄梁、白粱与青粱。分述于下∶黄粱米味甘,性平,无毒。
    益气安中,治痹止泄,利小便,除烦热。
    白粱米味甘,性微寒,无毒。
    除胸膈热,益气和中。缓筋骨,止烦渴。
    青粱米味甘,性微寒,无毒。
    补脾益胃,补中益气。利小便,止泄痢。
    苏颂云“诸粱比之他谷,最益脾胃。”又能利水益肾,故《名医别录》谓青粱煮粥食之轻身长年。
    


前一页 ◇ (一)植物药
后一页 ◇ (一)谷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