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味甘,性寒,无毒。入膀胱经。
    能催生通乳,疏便闭诸淋。
    气味俱薄,淡滑为阳,故能利窍。
    
    冬葵乃滑利之品,滑可去着,故能治如上诸症。但无故服用,必有损真之害。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味甘,性平,无毒。入脾、肾二经。
    能利水消肿,治面浮腹大。
    陈瓢,亦与之同功。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味苦,性平,无毒。入肝、肾、膀胱三经。薏苡为使。
    恶葵根,大黄、柴胡、前胡。
    祛风而通经络,利湿而厘清浊。主风寒湿痹,腰膝作疼,五淋恶疮,茎中刺痛。既可去膀胱宿水,又能止失溺便频。
    
    萆本除风湿,如阴虚火炽,溺有余沥,及无湿而肾虚腰痛皆禁。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味苦,性寒,无毒。入膀胱经。
    利水破血,出刺堕胎。消肿决痈,明目去翳。降心火,利小肠。疏癃结而治淋,逐膀胱之邪热。
    八正散用为利小便之主药。若心虽热而小肠虚者忌服。恐心热未除,而小肠复病矣。去刺者,拔肉刺也。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味苦,性平,无毒。入膀胱经。
    利水治癃淋,杀虫理疮疾。
    治癃及疮,皆去湿热也。
    
    蓄直逐,不能益人,不宜恒用。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味甘、苦,性微寒,无毒。入肺、膀胱二经。杏仁、滑石、射干为使。
    清肺金以资化源,通膀胱而利水道。面浮腰酸溲浑,极宜用也。肺热咳嗽躁烦,亦可投之。
    
    本药多与车前或滑石为伍,其效更着。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味甘,性寒,无毒。入小肠、膀胱二经。
    除湿热、消肿满。清血分,利水道。
    产于黔中及河南,收曝日中,小干,以纸衬之,以杖击之,有细沙落纸上,且曝且击,以净为度。性不野狼戾,惟热在太阳经血分者宜之。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味甘、性平、无毒。
    利水消浮肿,熏烟治鼻渊。
    此物尚有平肝、止血等作用,乃废物利用、无害之良药也。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味甘、辛。性温。入脾、胃、肝三经。
    去风燥湿,经络宣通。导胃肠湿浊,治关节痹痛。既可内服,又作熨用。
    治霍乱之蚕矢汤,治湿热痹之宣痹汤皆有效之名方也。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味咸,性寒,无毒。去翅足炒。入大小肠、膀胱三经。
    通便而二阴皆利,逐水而十种俱平。贴痒燥颇效。化骨哽殊灵。
    蝼蛄自腰以前,其涩能止二便,自腰以后,其利能通二便,治水甚效。但其性猛,虚人戒之。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味甘,性凉,无毒。入肝、肾、膀胱三经。
    利窍行湿热,明目治淋沥、妇人带下,小儿疳积。能牢牙止痛,治气阻咽嗌。或磨汁而饮,一枚用三日。或为末水飞,一钱末饮服。或火醋淬,朱砂红曲同为散,或捣如黍米,桑根白皮共煎液。或蜜调其粉涂唇,便用于小儿。或细末葱白汤调,治伤寒尿涩。
    石燕乃古代生物化石,药源甚广。孕妇忌用。
    扬州、镇江等地,用以磨汁治咽喉有阻窒之感者多显效。
    附∶红燕丹方(见《医宗说约》)大石燕一对,火醋淬九次,研细末。朱砂三钱,另研,水飞。红曲一两,洗净。共研极细末。每服三分、糖拌,开水冲服。此方消疳化积、(有握拳努挣现象者尤宜。)且无药气、利于小儿之畏药者。蒋示吉先生并附亲历之医案一则云∶“予表侄二三岁间,患疳积症,头大身瘦、发热溺如米泔,诸药不效。后闻药气即吐,束手无策。偶遇异人传此方、和于糖果粥饭中与之、竟痊愈。后以此济人,无不效”。其余用法之主症、请参阅《本草纲目》。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四)治疝
    味辛、性温,无毒。入胃、肾二经。
    主腹疼疝气,平霍乱吐逆。
    辛香宜胃、温性宜肾,故其主治,不越二经。
    
    怀香辛温,若阳道数举,得热则吐者,均戒。
    (八角者,名大茴香。小如粟米者力薄。)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四)治疝
    味苦,性热,无毒。入肾、膀胱二经。淘净,酒焙。
    元脏虚寒,膀胱疝气。
    寒湿成疝,肝疾也。元脏暖,则筋自和而疝愈,此肾肝同治,乙癸同源之理也。
    
    相火炽盛,阴血亏少者禁之。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四)治疝
    味苦,性温,无毒。入肝、肾二经。
    理气,止痛。治睾丸胀痛,除乳肿腰疼。
    实症为宜,虚人不宜多用。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四)治疝
    味甘,性温。烧存性。
    散滞气,辟寒邪。睾肿消,狐疝回。
    胃脘痛,妇人血气痛,用五钱,香附一两,末之,每服二钱,盐汤或米饮下,名蠲痛散。
    疝卵肿,酒调一味服。又∶壳,发痘疮。
    

[第三卷\心胞与三焦经] (一)去心胞火
    (见咽喉科)

[第三卷\心胞与三焦经] (二)泻心胞积热
    味酸、性寒,无毒。入心胞、肝二经。畏卤碱。
    三焦血瘀,二便燥干。
    即凌霄花也。乃手足厥阴血分药。能去血中伏火及血热生风之证。又一阴一阳结之急症关下喉痹。便秘者,与乌扇,浙贝、连翘等为伍,其效颇着。
    
    紫葳酸寒。不能益人,走而不守,虚人避之。
    

[第三卷\心胞与三焦经] (三)泻三焦火
    (见咽喉科)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即冰片,味辛苦,性微温,无毒。入心、肺、肝三经。
    外用能治五官诸病,可引诸药达于深处。内服能开通关窍,驱逐祟邪。善消风而化湿,使耳聪而目明。
    芳香为百药之冠,香甚者,性温热。善于走窜,入骨搜风,能引火热之气,自外而出。
    
    龙脑入骨,风病在骨髓者,宜也。若风在血脉肌肉,辄用脑麝,又引风入骨,如油
    
    入面
    
    ,莫之能出。目不明,属虚者,不宜入点。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见外科)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见外科)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见外科)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味辛、性偏温。
    可生毛发,宜窨冻疮。
    此叶有功于皮毛,发落者,用之沐头,可以新生。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味甘,性温。
    外用收水拔干,能治塌皮湿烂。婴儿以之扑撒,创伤以之止血。内服润人心肺,能于益气除风,头目眩晕酌投,痢疾亦可试治。
    此药以外用为主,内服甚少用。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味苦,性平,无毒。
    绣球风,阴囊湿痒。煎频洗,平复如常。可沐头长发,须烧灰煮汤。
    槐叶∶鼻气窒塞,煮汁,与葱豉调和同煎服。牙齿诸风,采嫩叶食。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味苦,性平,无毒。
    擦顽癣及虫疮,止肠风与久痢。
    肉浓而色红者真。不宜多服。外用无妨。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味辛,性热,有毒。内仁油黄者,不堪用。入丸,压去油。
    治疮癣疥癞,能劫毒杀虫。
    丹溪云∶“粗工以其油治风症,不知性热伤血,至有病未愈,而先失明者。”故当以外用为主。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土名掳萝藤。味苦,性寒,无毒。
    遍体生疮,煎汤洗渍。病后虚热,内服亦宜。
    此藤能利湿热,故小便不利或淋沥者,均可用之。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见女科)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一名慎火草。味苦、酸,性寒,无毒。入心经。
    诸肿火丹能疗,一切游风可医。毒蛇伤咬,急用捣敷。
    大寒纯阴之品,故独入离宫,专清热毒。
    
    中寒之人,服之有大害,惟外涂不妨耳。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见清热解毒)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见清散风热)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味辛,性温。入肺经。
    鼻难通,中生息肉。呼吸有碍,头疼咳嗽。以之塞鼻,内服亦可。
    此草专主辛通,但嚏多者勿用。虽可内服,宜少用。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见附录淀粉类)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味酸、涩,性寒,无毒。
    生用捣汁含漱,能治咽喉剧痛。
    若稍稍咽下,尚无不可,多则不宜。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味甘、微咸,无毒。入肺、胃、大肠三经。
    外用作散,清咽喉口舌。内服小量,治痰火上炎。
    将半熟西瓜,留至冬至日。切一小口,纳入元明粉半斤,仍以切开之皮作盖,封悬透风之处,待其吐霜,频频扫下备用。也可加冰片十分之一,同研细,吹患处。
    


前一页 ◇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后一页 ◇ (一)植物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