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白羊石
    (宋《图经》)【集解】颂曰∶生兖州白羊山,春中掘地采之,以白莹者为良。又有黑羊石,生兖州宫山之西,亦春中掘地采之,以黑色、有墙壁、光莹者为上。
    【气味】淡,生凉、熟热,无毒。
    【主治】解药毒。黑羊石同(苏颂)。
    

[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金牙石
    (《别录》下品)【释名】黄牙石。时珍曰∶象形。
    【集解】《别录》曰∶金牙生蜀郡,如金色者良。
    弘景曰∶今出蜀汉,似粗金,大如棋子而方。又有铜牙亦相似,但外黑、内色小浅,不入药用。
    恭曰∶金牙离本处,入土水中,久皆黑色,不可谓之铜牙也。此出汉中金牙湍,湍两岸石间打出者,内即金色,岸颓入水,久者皆黑。近南山溪谷、茂州、维州亦有,胜于汉中者。
    颂曰∶今雍州亦有之。
    时珍曰∶崔《本草》云∶金牙石,阳石也。生川、陕山中,似蜜栗子,有金点形者妙。
    《圣济经》治疠风大方中,用金牙石、银牙石。银牙,恐即金牙石之白色者尔,方书并无言及者,姑阙。
    【修治】大明曰∶入药烧赤,去粗乃用。
    【气味】咸,平,无毒。大明曰∶甘,平。
    【主治】鬼疰毒蛊诸疰(《别录》)。治一切冷风气,筋骨挛急,腰脚不遂,烧浸酒服(甄权)。暖腰膝,补水脏,惊悸,小儿惊痫(大明)。
    【发明】弘景曰∶金牙惟酒、散及五疰丸用之,余方少用。
    颂曰∶葛洪《肘后方》,治风毒厥,有大小金牙酒,但浸其汁饮之。孙思邈《千金方》∶治风毒及鬼疰、南方瘴气、传尸等,各有大小金牙散之类是也。小金牙酒主风疰百病,虚劳湿冷,缓弱不仁,不能行步,近人用之多效,故着其法云。金牙、细辛、莽草、防风、地肤子、地黄、附子、茵蓣、续断、蜀椒、蒴根各四两,独活一斤。十二物,金牙捣末,别盛练囊,余皆薄切,同入一大囊,以清酒四两渍之,密器泥口,四宿酒成。温服二合,日二次取效。
    

[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金刚石
    (《纲目》)【释名】金刚钻。
    时珍曰∶其砂可以钻玉补瓷,故谓之钻。
    【集解】时珍曰∶金刚石,出天竺诸国及西番。葛洪《抱朴子》云∶扶南出金刚,生水底石上,如钟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惟羚羊角扣之,则然冰泮。《丹房镜源》云∶紫背铅能碎金刚钻。
    周密《齐东野语》云∶玉人攻玉,以恒河之砂,以金刚钻镂之,其形如鼠矢,青黑色,如石如铁。相传出西域及回纥高山顶上,鹰隼粘带食入腹中,遗粪于河北砂碛间。未知然否?《玄中记》云∶大秦国出金刚,一名削玉刀,大者长尺许,小者如稻黍,着环中,可以刻玉。
    观此则金刚有甚大者,番僧以充佛牙是也。欲辨真伪,但烧赤淬醋中,如故不酥碎者为真。
    若觉钝,则赤,冷定即锐也。故西方以金刚喻佛性,羚羊角喻烦恼。《十洲记》载西海流砂有昆吾石,治之作剑如铁,光明如水精,割玉如泥,此亦金刚之大者。又兽有貘及啮铁、狡兔,皆能食铁,其粪俱可为兵切玉,详见兽部貘下。
    【主治】磨水涂汤火伤。作钗服佩,辟邪恶毒瓦斯(时珍)。
    

[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砭石
    (音边。《纲目》)【释名】针石。
    【集解】时珍曰∶按∶《东山经》云∶高氏之山,凫丽之山,皆多针石。郭璞注云∶可为砭针也。
    《素问·异法方宜论》云∶东方之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病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亦从东方来。王冰注云∶砭石如玉,可以为针。盖古者以石为针,季世以针代石,今人又以瓷针刺病,亦砭之遗意也。但砭石无识者,岂即石之属为之欤?【主治】刺百病痈肿。
    【附录】石时珍曰∶石出肃慎。国人以枯木为矢,青石为镞,施毒,中人即死。
    石生山中。禹贡荆州、梁州皆贡,即此石也。又南方藤州,以青石为刀剑,如铜铁,妇人用作环。琉璃国人垦田,以石为刀,长尺余。皆此类也。
    

[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越砥
    (宋《嘉》)【释名】磨刀石(藏器)、羊肝石(《纲目》)、砺石。
    时珍曰∶《尚书》∶荆州厥贡砥砺。注云∶砥以细密为名,砺以粗为称。俗称者为羊肝石,因形色也。
    弘景曰∶越砥,今细砺石也。出临平。
    【气味】甘,无毒。
    【主治】目盲,止痛,除热瘙(《别录》)。磨汁点目,除障翳。
    烧赤投酒饮,破血瘕痛切(藏器)。砺石【主治】破宿血,下石淋,除结瘕,伏鬼物恶气,烧赤投酒中饮之。人言∶踏之患带下,未知所由(藏器)。
    磨刀(一名龙白泉粉)【主治】敷尿疮,有效(藏器)。涂瘰结核(时珍)。
    

[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姜石
    (《唐本草》)【释名】KT石。
    时珍曰∶姜石以形名。或作礓砾,邵伯温云∶天有至戾,地有至幽,石类得之则为礓砾是也。俗作KT。
    【集解】恭曰∶姜石所在有之,生土石间,状如姜。有五种∶以色白而烂不碜者良,齐州历城东者好。采无时。
    宗曰∶所在皆有,须不见日色旋取,微白者佳。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热豌豆疮,疔毒等肿(唐本)。
    【附方】旧二,新二。
    疔疮肿痛∶白姜石末,和鸡子清敷之,干即易,疗自出,神效。(崔氏方)乳痈肿大如碗肿痛∶方同上。(《外台秘要》)产后胀冲气噎∶KT石、代赭石等分,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醋汤下。(洁古《保命集》)通身水肿∶姜石烧赤,纳黑牛尿中,热服,日饮一升。(《千金方》)

[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麦饭石
    (宋《图经》)【释名】时珍曰∶象形。
    【集解】时珍曰∶李迅云∶麦饭石处处山溪中有之。其石大小不等,或如拳,或如鹅卵,或如盏,或如饼,大略状如握聚一团麦饭,有粒点如豆如米,其色黄白,但于溪间麻石中寻有此状者即是。古方云∶曾作磨者佳,误矣。此石不可作磨。若无此石,但以旧面磨近齿处石代之,取其有麦性故耳。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一切痈疽发背(时珍)。
    【发明】颂曰∶大凡石类多主痈疽。世传麦饭石膏,治发背疮甚效,乃中岳山人吕子华秘方。裴员外啖之以名第,河南尹胁之以重刑,吕宁绝荣望,守死不传其方。取此石碎如棋子(炭火烧赤,投米醋中浸之,如此十次,研末筛细,入乳钵内,用数人更碾五、七日,要细腻如面)四两,鹿角一具(要生取连脑骨者,其自脱者不堪用,每二、三寸截之,炭火烧令烟尽即止,为末研细)二两,白蔹(生研末)二两。用三年米醋入银石器内,煎令鱼目沸,旋旋入药在内,竹杖子不住搅,熬一、二时久,稀稠得所,倾在盆内,待冷以纸盖收,勿令尘入。用时,以鹅翎拂膏,于肿上四围赤处尽涂之,中留钱大泄气。如未有脓即内消,已作头即撮小,已溃即排脓如湍水。若病久肌肉烂落,见出筋骨者,即涂细布上贴之,干即易,逐日疮口收敛。但中隔不穴者,即无不瘥。已溃者,用时先以猪蹄汤洗去脓血,故帛挹干,乃用药。其疮切忌手触动,嫩肉仍不可以口气吹风,及腋气、月经、有孕人见之,合药亦忌此等。
    初时一日一洗一换,十日后二日一换。此药要极细,方有效;若不细,涂之即极痛也。
    此方孙真《千金月令》已有之,但不及此详悉耳。又北齐马嗣明治杨遵彦背疮,取粗黄石如鹅卵大者,猛火烧赤,纳浓醋中,当有屑落醋中,再烧再淬,石至尽,取屑日干捣筛极细末,和醋涂之,立愈。刘禹锡《传信方》谓之炼石法,用敷疮肿无不验。
    


前一页 ◇ 花乳石
后一页 ◇ 水中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