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蜣螂转丸
    (《拾遗》)【释名】土硝。
    藏器曰∶此蜣螂所推丸也。藏在土中,掘地得之,正圆如人捻作,弥久者佳。
    【气味】咸、苦,大寒,无毒。
    【主治】汤淋绞汁服,疗伤寒时气,黄胆烦热,及霍乱吐泻。烧存性酒服,治项瘿。涂一切疮(藏器)。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鬼屎
    (《拾遗》)【集解】藏器曰∶生阴湿地,如屎,亦如地钱,黄白色。
    【主治】人马反花疮,刮取,和油涂之(藏器)。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鼠壤土
    (《拾遗》)【释名】时珍曰∶柔而无块曰壤。
    【主治】中风筋骨不随,冷痹骨节疼,手足拘急,风掣痛,偏枯死肌,多收曝干,蒸热袋盛,更互熨之(藏器)。小儿尿和,涂疔肿(思邈)。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鼢鼠壤土
    (《拾遗》)【集解】藏器曰∶此是田中尖嘴小鼠也。阴穿地中,不能见日。
    【主治】鬼疰气痛,秫米泔汁和作饼,烧热绵裹熨之。又主肿毒,和醋敷之,极效(藏器)。孕妇腹内钟鸣,研末二钱,麝香汤下,立愈(时珍)。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屋内下虫尘土
    (《拾遗》)【释名】时珍曰∶音软平声。河边地及垣下地,皆谓之。
    【主治】恶疮久不干,油调敷之(藏器)。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蚁垤土
    (《拾遗》)【释名】蚁封。
    时珍曰∶垤,音迭,高起也。封,聚土也。
    【主治】狐刺疮,取七粒和醋搽。又死胎在腹,及胞衣不下,炒三升,囊盛,拓心下,自出也(藏器)。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白蚁泥
    (《纲目》)【主治】恶疮肿毒,用松木上者,同黄丹各炒黑,研和香油涂之,取愈乃止(时珍)。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蚯蚓泥
    (《纲目》)【释名】蚓蝼(音娄)、六一泥。
    【气味】甘、酸,寒,无毒。
    【主治】赤白久热痢,取一升炒烟尽,沃汁半升,滤净饮之(藏器)。
    小儿阴囊忽虚热肿痛,以生甘草汁入轻粉末调涂之。以盐研敷疮,去热毒,及蛇犬伤(《日华》)。敷狂犬伤,出犬毛,神效(苏恭)。
    【附方】旧五,新十七。
    断截热疟∶邵氏《青囊方》∶用五月五日午时取蚯蚓粪,以面和丸梧子大,朱砂为衣。
    每服三丸,无根水下。忌生冷,即止。皆效。或加菖蒲末、独蒜头同丸。
    伤寒谵语∶蚯蚓屎,凉水调服。(《简便方》)小便不通∶蚯蚓粪、朴硝等分。水和敷脐下,即通。(《皆效方》)小儿吐乳∶取田中地龙粪一两,研末,空心以米汤服半钱,不过二、三服效。(《圣惠方》)小儿卵肿∶地龙粪,以薄荷汁和涂之。(危氏《得效方》)妇人吹乳∶用韭地中蚯蚓屎,研细筛过,米醋调,浓敷,干则换,三次即愈。凉水调亦可。(蔺氏《经验方》)时行腮肿∶柏叶汁,调蚯蚓泥涂之。(丹溪方)一切丹毒∶水和蛐泥敷之。(《外台》)脚心肿痛,因久行久立致者。以水和蚯蚓粪浓敷,一夕即愈。(《永类钤方》)耳后月蚀∶烧蚯蚓粪,猪脂和敷。(《子母秘录》)耳出水成疮∶蚯蚓粪,为末敷之,并吹入。(《千金方》)齿宣露∶蚯蚓泥,水和成团,赤,研末,腊猪脂调敷之,日三。(《千金方》)咽喉骨哽∶五月五日午时韭畦中,面东勿语,取蚯蚓泥收之,每用少许,搽喉外,其骨自消,名六一泥。
    蜈蚣螫伤∶蚯蚓泥敷之,效。(《集效方》)金疮困顿∶蚯蚓屎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解射罔毒∶蚯蚓屎末,井水服二方寸匕。(《千金方》)吐血不止∶石榴根下地龙粪,研末,新汲水服三钱。(《圣惠》)反胃转食∶地龙粪一两,木香三钱,大黄七钱。为末。每服五钱,无根水调服。忌煎爆酒醋椒姜热物。一、二服,其效如神。(邵真人《经验方》)燕窝生疮∶韭地蛐屎,米泔水和,过,入百草霜等分。研末,香油调涂之。(《摘玄方》)小儿头热,鼻塞不通∶湿地龙粪研饼,贴囟上,日数易之。(《圣惠方》)足烂疮∶韭地蚯蚓泥,干研,入轻粉,清油调敷。(《便民图纂》)外肾生疮∶蚯蚓屎二分,绿豆粉一分。水研涂之,干又上之。(《便民图纂》)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螺蛳泥
    (《纲目》)【气味】性凉。
    【主治】反胃吐食,取螺蛳一斗,水浸,取泥晒干,每服一钱,火酒调下(时珍)。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白鳝泥
    (《纲目》)【主治】火带疮,水洗取泥炒研,香油调敷(时珍)。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猪槽上垢土
    (《拾遗》)【主治】难产,取一合和面半升,乌豆二十颗,煮汁服(藏器)。
    火焰丹毒,赤黑色,取槽下泥敷之,干又上(时珍)。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犬尿泥
    (《纲目》)【主治】妊娠伤寒,令子不落,涂腹上,干即易(时珍)。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驴尿泥
    (《拾遗》)【主治】蜘蛛咬敷之(藏器)。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尿坑泥
    (《纲目》)【主治】主蜂蝎诸虫咬,取涂之(时珍)。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粪坑底泥
    (《纲目》)【主治】发背诸恶疮,阴干为末,新水调敷,其痛立止(时珍)。
    【附方】新一。
    疔肿∶粪下土、蝉蜕、全蝎等分。捣作钱大饼,香油煎滚,温服。以滓敷疮四围,疔自出也。(《圣济总录》)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檐溜下泥
    (《纲目》)【主治】猪咬、蜂螫、蚁叮、蛇伤毒,并取涂之。又和羊脂,涂肿毒、丹毒(时珍)。
    【附方】新一。
    蝎虿螫叮∶蝎有雌雄∶雄者痛在一处,以井底泥封之,干则易;雌者痛牵诸处,以瓦沟下泥封之。若无雨,以新汲水,从屋上淋下取泥。(《肘后方》)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田中泥
    (《纲目》)【主治】马蝗入人耳,取一盆枕耳边,闻气自出。人误吞马蝗入腹者,酒和一、二升服,当利出(时珍)。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井底泥
    (《证类》)【气味】至冷。
    【主治】涂汤火疮(《证类》)。疗妊娠热病,取敷心下及丹田,可护胎气(时珍)。
    【附方】新五。
    头风热痛∶井底泥和大黄、芒硝末,敷之。(《千金方》)胎衣不下∶井底泥,以鸡子大,井华水服,即下。(《集玄方》)卧忽不寤∶勿以火照,但痛啮其踵及足拇趾甲际,而多唾其面,以井底泥涂其目,令人垂头入井中,呼其姓名,便苏也。(《肘后方》)小儿热疖∶井底泥敷其四围。(《谈野翁方》)蜈蚣螫人∶井底泥频敷之。(《千金方》)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乌爹泥
    (《纲目》)【释名】乌叠泥(《纲目》)、孩儿茶。
    时珍曰∶乌爹,或作乌丁,皆番语,无正字。
    【集解】时珍曰∶乌爹泥,出南番爪哇、暹罗、老挝诸国,今云南等地造之。云是细茶末入竹筒中,坚塞两头,埋污泥沟中,日久取出,捣汁熬制而成。其块小而润泽者,为上;块大而焦枯者,次之。
    【气味】苦、涩,平,无毒。
    【主治】清上膈热,化痰生津。涂金疮、一切诸疮,生肌定痛,止血收湿(时珍)。
    【附方】新八。
    鼻渊流水∶孩儿茶末,吹之,良。(《本草权度》)牙疳口疮∶孩儿茶、硼砂等分。为末搽之。《积德堂方》∶治走马牙疳,用孩儿茶、雄黄、贝母等分。为末,米泔漱净搽之。
    下疳阴疮∶外科用孩儿茶末,米泔洗净,敷之神效。或加胡黄连等分。《纂奇方》∶孩儿茶一钱,珍珠一分,片脑半分,为末敷之。唐氏用孩儿茶一钱,轻粉一分,片脑一字。为末搽之。
    痔疮肿痛∶孩儿茶、麝香为末,唾津调敷。(孙氏《集效方》)脱肛气热∶孩儿茶二分,熊胆五分,片脑一分。为末,人乳搽肛上,热汁自下而肛收也。
    亦治痔疮。(董炳方)


前一页 ◇ 土蜂窠
后一页 ◇ 弹丸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