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草部] 荜拨
    气温,味辛。无毒。
    《本草》云∶主温中下气,补腰脚,杀腥气,消食,除胃冷、阴疝、癖。
    《衍义》云∶走肠胃中冷气,呕吐,心腹满痛,多服走泄真气,令人肠虚下重。
    

[卷之三\草部] 香附子
    气微寒,味甘,阳中之阴。无毒。
    《本草》云∶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令人益气、长须眉。后世人用治崩漏,本草不言治崩漏。
    《图经》云∶膀胱、两胁气妨,常日忧愁不乐,饮食不多,皮肤瘙痒瘾疹,日渐瘦损,心忪少气。以是知益气,血中之气药也。方中用治崩漏,是益气而止血也。又能逐去凝血,是推陈也。与巴豆同治泄泻不止,又能治大便不通,同意。
    《珍》云∶快气。
    

[卷之三\草部] 草豆蔻
    气热,味大辛,阳也。辛温。无毒。
    入足太阴经、阳明经。
    《象》云∶治风寒客邪在胃口之上,善去脾胃客寒,心与胃痛。面包煨熟,去面用。
    《珍》云∶益脾胃,去寒。
    《本草》云∶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下气,胀满短气,消酒进食,止霍乱,治一切冷气,调中补胃健脾,亦能消食。
    《衍义》云∶性温,而调散冷气力甚速。虚弱不能饮食,宜此与木瓜、乌梅、缩砂、益智、曲、、盐、炒姜也。
    

[卷之三\草部] 白豆蔻
    气热,味大辛,味薄气浓,阳也。辛,大温。无毒。
    入手太阴经。
    《珍》云∶主积冷气,散肺中滞气,宽膈,止吐逆,治反胃,消谷下气进食,去皮用。
    《心》云∶专入肺经,去白睛翳膜。红者,不宜多用。
    《本草》云∶主积聚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液》云∶入手太阴,别有清高之气,上焦元气不足,以此补之。
    

[卷之三\草部] 延胡索
    气温,味辛。苦、辛,温。无毒。
    入手足太阴经。
    《象》云∶破血治气,月水不调,小腹痛,暖腰膝,破症瘕。碎用。
    《液》云∶治心气痛、小腹痛,有神。主破血,产后诸疾,因血为病者。妇人月水不调,腹中结块,崩漏淋露,暴血上行,因损下血。
    

[卷之三\草部] 茴香
    气平,味辛。无毒。
    入手足少阴经,太阳经药。《象》云∶破一切臭气,调中止呕下食。炒黄色,碎用。
    《本草》云∶主诸、霍乱及蛇伤。又能治肾劳,疝气,开胃下食。又治膀胱阴痛,香港脚,少腹痛不可忍。
    《液》云∶茴香本治膀胱药,以其先丙,故云小肠也,能润丙燥。以其先戊,故从丙至壬。又手足少阴二药,以开上下经之通道,所以壬与丙交也。
    

[卷之三\草部] 红蓝花
    气温,味辛。辛而甘温苦,阴中之阳。无毒。
    《象》云∶治产后口噤血晕,腹内恶血不尽,绞痛。破留血,神效。搓碎用。
    《心》云∶和血,与当归同用。
    《珍》云∶入心养血。谓苦为阴中之阳,故入心。
    《本草》云∶主产后血晕,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其苗,生捣敷游肿。
    其子,吞数粒,主天行疮子不出。其胭脂,主小儿耳,滴耳中。仲景治六十二种风,兼腹中血气刺痛,用红花一大两,分为四分,酒一大升,煎强半,顿服之。
    

[卷之三\草部] 良姜
    气热,味辛,纯阳。
    《本草》云∶治胃中冷逆,霍乱腹痛,反胃呕食,转筋泻痢。下气,消宿食。
    《心》云∶健脾胃。
    

[卷之三\草部] 
    气温,味甘,纯阳。甘,微温,性平。无毒。入手少阳经、足太阴经,足少阴、命门之剂。
    《象》云∶治虚劳自汗,补肺气,入皮毛,泻肺中火。如脉弦自汗,脾胃虚弱,疮疡血脉不行,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去芦用。
    《珍》云∶益胃气,去肌热,诸痛必用之。
    《心》云∶补五脏诸虚不足,而泻阴火、去虚热,无汗则发之,有汗则止之。
    《本草》云∶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补虚;小儿百病,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有白水、赤水、木,功用皆同。惟木茎短而理横,折之如绵,皮黄褐色,肉中白色,谓之绵黄。其坚脆而味苦者,乃苜蓿根也。又云,破症癖,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及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调,消渴痰嗽。又治头风热毒,目赤,骨蒸。生蜀郡山谷、白水、汉中,今河东陕西州郡多有之。与桂同功,特味稍异,比桂但甘平,不辛热耳。世人以苜蓿根代之,呼为土黄,但味苦,能令人瘦,特味甘者能令人肥也。颇能乱真,用者宜审。治气虚盗汗并自汗,即皮表之药;又治肤痛,则表药可知;又治咯血,柔脾胃,是为中州药也;又治伤寒、尺脉不至,又补肾脏元气,为里药。是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
    今《本草》、《图经》只言河东者,沁州绵上是也,故谓之绵。味甘如蜜,兼体骨柔软如绵,世以为如绵,非也。别说云,黄本出绵上为良,故《图经》所绘者,宪水者也,与绵上相邻,盖以地产为“绵”。
    若以柔韧为“绵”,则伪者亦柔。但以干脆甘苦为别耳。
    东垣云∶黄、人参、甘草三味,退热之圣药也。《灵枢》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黄既补三焦、实卫气,与桂同,特益气异耳。亦在佐使。桂则通血也,能破血而实卫气,通内而实外者欤。桂以血言,一作色求,则为实气也。恶鳖甲。
    

[卷之三\草部] 苍术
    气温,味甘。
    入足阳明、太阴经。
    《象》云∶主治同白术,若除上湿、发汗,功最大;若补中焦、除湿,力小,如白术也。《衍义》云∶其长如大拇指,肥实,皮色褐,气味辛烈,须米泔浸洗,再换泔浸二日,去上粗皮。
    东垣云∶入足阳明、太阴,能健胃安脾。
    《本草》但言∶术,不分苍、白。其苍术别有雄壮之气,以其经泔浸、火炒,故能出汗,与白术止汗特异,用者不可以此代彼。
    海藏云∶苍、白有止、发之异,其余主治,并见《图经》。
    

[卷之三\草部] 白术
    气温,味甘。苦而甘、温,味浓气薄,阴中阳也。无毒。
    入手太阳、少阴经,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四经。
    《象》云∶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利腰脐间血,除胃中热,去诸经之湿,理胃。
    洁古云∶温中去湿,除热,降胃气,苍术亦同,但味颇浓耳。下行则用之,甘温补阳,健脾逐水,寒淫所胜,缓脾生津去湿,渴者用之。
    《本草》∶在术条下,无苍、白之名。近多用白术治皮间风,止汗消痞,补胃和中,利腰脐间血。通水道,上而皮毛,中而心胃,下而腰脐。在气主气,在血主血。
    洁古又云∶非白术不能去湿,非枳实不能消痞。除湿利水道,如何是益津液。
    

[卷之三\草部] 当归
    气温,味辛甘而大温,气味俱轻,阳也。甘辛,阳中微阴。无毒。
    入手少阴经,足太阴经、厥阴经。
    《象》云∶和血补血,尾破血,身和血。先水洗去土,酒制过,或火干、日干入药,血病须用。去芦用。
    《心》云∶治血通用。能除血刺痛,以甘故能和血,辛温以润内寒,当归之苦以助心散寒。《珍》云∶头,止血;身,和血;梢,破血。治上,酒浸;治外,酒洗。糖色,嚼之大辛,可能溃坚。与菖蒲、海藻相反。
    《本草》云∶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汁饮之。温中止痛及腰痛,除客血内塞,中风,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气血昏乱,服之即定。有各归气血之功,故名当归。
    雷公云∶得酒浸过,良。若要破血,即使头节硬实处;若要止痛止血,即用尾。若一时用,不如不使。
    易老云∶用头,则破血;用尾,则止血;若全用,则一破一止,则和血也。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若全用,在参、皆能补血;在牵牛、大黄皆能破血,佐使定分,用者当知。从桂、附、茱萸则热;从大黄、芒硝则寒。诸经头痛,俱在细辛条下。
    惟酒蒸当归,又治头痛,以其诸头痛皆属木,故以血药主之。
    《药性论》云∶臣。畏生姜,恶湿面。
    《经》云∶当归主咳逆上气。当归血药,如何治胸中气。
    《药性论》云∶补女子诸不足。此说尽当归之用矣。
    


前一页 ◇ 荜澄茄
后一页 ◇ 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