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九\【米中】] 大麦
    味咸,温、微寒,无毒。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又云∶令人多热,为五谷长。
    食蜜为之使。即今麦,一名麦,似麦,惟皮薄耳。
    〔谨案〕大麦出关中,即青科麦是。形似小麦而大。皮浓,故谓大麦,殊不似麦也。大麦面,平胃,止渴,消食,疗胀。
    

[卷第十九\【米中】] 
    味甘,微寒,无毒。主轻身,除热。久服令人多力健行;以作,温,消食和中。
    此是今马所食者,性乃言热,而云微寒,恐是作屑与合谷异也。服食家,并食大、二麦,令人轻身、健。
    〔谨案〕麦性寒,陶云性热,非也;复云∶作屑与合谷异,此皆江东少有,故斟酌言之耳。
    

[卷第十九\【米中】] 小麦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止燥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以作曲,温温,不能消热止烦。
    小麦合汤皆完用之,热家疗也。作面则温,明麦亦当如此。今服食家啖面,不及大、麦,犹胜于米耳。
    〔谨案〕小麦汤用,不许皮坼,云坼则温,明面不能消热止烦也。小麦曲止痢,平胃,主小儿痫,消食痔。又有女曲、黄蒸。女曲,完小麦为之,一名子;黄蒸,磨血也。
    

[卷第十九\【米中】] 青粱米
    味甘,微寒,无毒。主胃痹,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气,补中,轻身,长年。
    凡云粱米,皆是粟类,惟其牙头色异为分别尔。青粱出此,今江东少有。《汜胜之书》云∶粱是秫粟,今俗用则不尔也。
    〔谨案〕青粱壳穗有毛、粒青、米亦微青,而细于黄、白粱月食之,极为清凉,但以味短色恶,不如黄、白粱,故人少种之。此谷早熟而收少也,作饧,清白胜余米。
    

[卷第十九\【米中】] 黄粱米
    味甘,平,无毒。主益气,和中,止泄。黄粱亦出青、冀州,此间不见有耳。
    〔谨案〕黄粱,出蜀、汉,商、浙间亦种之。穗大毛长,谷米俱粗于白粱,而收子少,不耐水旱。食之根黄。而陶注白粱云∶襄阳竹根者是。此乃黄粱,非白粱也。
    

[卷第十九\【米中】] 白粱米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益气。
    今处处有,襄阳竹根者最佳。所以夏月作粟飧,亦以除热也。
    〔谨案〕白粱穗大,多毛且长。诸粱都相似,而白粱谷粗扁长,不似粟圆也。米亦白且大,食之香美,为黄粱之亚矣。陶白粱也。然粱虽粟类,细论则别,谓作粟飧,殊乖的称也。
    

[卷第十九\【米中】] 粟米
    味咸,微寒,无毒。主养肾气,去胃痹,中热,益气;陈者,味苦,主胃热,消渴,利小便。
    江东所种及西间皆是,其粒细于粱米,熟舂令白,亦以当白粱,呼为白粱粟。陈者谓经三、五年者,或呼为粢米,以作粉,尤解烦闷,服食家亦将食之。
    〔谨案〕粟有多种,而并细于诸粱,北土恒食,与粱有别。
    陶云∶当白粱,又云或呼为粢,粢则是稷,稷乃之异名也。其米泔汁,主霍乱,猝热,心烦渴,饮数升立瘥。臭泔,止消渴优良。
    

[卷第十九\【米中】] 米麦
    味甘、苦,寒,无毒。主寒中,除热渴,解烦,消石气。蒸米麦熬磨作之,一名糗也。
    

[卷第十九\【米中】] 丹黍米
    味苦,微温,无毒。主咳逆,霍乱,止泄,除热,止烦渴。
    此则即赤黍也,亦出北间,江东时有种,而非土所宜,多入神药用。又黑黍名,供酿酒祭祀用之。
    

[卷第十九\【米中】] 
    味苦,无毒。主寒中,下气,除热。
    此是以米为尔,非别米名也。末其米脂和敷面,亦使皮肤悦泽,为热不及麦也。
    〔谨案皆当以可生之物为之。陶称以米为,其米岂更能生乎?止当取中之米耳。案《食经》称用稻,稻即谷之名,明非米作也。
    

[卷第十九\【米中】] 秫米
    味甘,微寒。止寒热,利大肠,疗漆疮。此人以作酒及煮糖者,肥软而易消;方药不正用,惟嚼以涂漆疮,及酿诸药醪。
    〔谨案〕此米,功能是稻秫也。今大都呼粟糯为秫稻,秫为糯矣。北土亦多,以粟秫酿酒,而汁少于黍米。粟秫应有别功,但本草不载。凡黍稷、粟秫、粳糯,此三谷之秫也。
    

[卷第十九\【米中】] 陈廪米
    味咸、酸,温,无毒。主下气,除烦渴,调胃,止泄。
    此今久入仓陈赤者,汤中多用之。人以作酢酒,胜于新粳米。
    

[卷第十九\【米中】] 
    味苦、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瓦斯。
    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热性独冠群物。药家多须,以行其势。人饮之,使体弊神昏,是行触雾,一人健、一人病、一人死。健者饮酒,病者食粥,死者空腹,此酒势辟恶,胜于食。
    〔谨案〕酒,有葡萄、秫、黍、粳、粟、曲、蜜等,作酒醴以曲为。而葡萄、蜜等,独不用曲。饮葡萄酒,能消痰破。诸酒醇不同,惟米酒入药用。
    

[卷第十九\【米下】] 腐婢
    味辛,平,无毒。主疟寒热,邪气,泄痢,阴不起,止消渴,病酒头痛。生汉中,即小豆华也。七月采,阴干。
    花用异实,故其类不得同品,方家都不用之,今自可依其所主以为疗也。但未解何故有腐婢之名。《本经》不云是小豆花,后医显之耳。未知审是否?今海边有小树,状似栀子,茎条多曲为腐婢,用疗疟有效,亦酒渍皮疗心腹痛。恐此多当是真。若尔,此〔谨案〕腐婢,山南相承,以为葛花。《本经》云小豆花,陶复称海边小树,未知熟是?然葛花消酒,大胜豆花,葛根亦能消酒,小豆全无此效。校量葛、豆二花,葛为真也。
    

[卷第十九\【米下】] 扁豆
    味甘,微温。主和中,下气。叶主霍乱吐下不止。
    人家种之于篱垣,其荚蒸食甚美,无正用其豆者。叶乃单行用之。患寒热病者,不可食之。
    〔谨案〕此北人名鹊豆,以其黑而间白故也。
    

[卷第十九\【米下】] 黍米
    味甘,温,无毒。主益气,补中,多热,令人烦。
    荆、郢州及江北皆种此。其苗如芦而异于粟,粒亦大。粟而多是秫,今人又呼秫粟为黍,非酿黍米酒,则皆用秫黍也。又有米与黍米相似,而粒殊大,食之不宜人,乃言发宿病。
    〔谨案〕黍有数种,以备注前条,今此通论黄黑黍米耳,亦全不似芦,虽似粟而非粟也。即稷也,具释后条。
    

[卷第十九\【米下】] 粳米
    味甘、苦,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
    此即今常所食米,但有白、赤、小、大异族四、五种,犹同一类也。前陈廪米,亦是此种,以廪军人,故曰廪耳。
    〔谨案〕传称食廪为禄。廪,仓也。前陈仓米曰廪,字误作KT,即谓廪军米也。苦廪军新米者,亦为陈乎?

[卷第十九\【米下】] 稻米
    味苦。主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
    道家方药有俱用稻米、粳米,此则是两物矣。云稻米糠白如霜。今江东无此,皆通呼粳米为稻耳。不知其色类,复云何也!〔谨案〕稻者,谷通名。《尔雅》云∶,稻也,粳者不为二事,深不可解也。
    

[卷第十九\【米下】] 稷米
    味甘,无毒。主益气,补不足。
    稷米亦不识,书多云黍稷,稷恐与黍相似。又有,亦不知是何米。《诗》云∶黍、稷、稻此,即八谷也,俗人莫能证辨,如此谷稼尚弗能明,而况芝英乎?案汜胜之《种植书》有黍,即如前说。无稷有稻,犹是粳米,粱是秫,禾即是粟。董仲舒云∶禾是粟苗名耳,麻是胡麻,是大麻,菽是大豆。大豆有两种;小豆一名苓,有三四种。麦有大、小,即宿麦,亦谓种麦。如此,诸谷之限也。菰米一名雕胡,可作饼。又汉中有一种名粱,粒如粟而皮黑,亦可食;酿为酒,甚消玉。又有乌禾,生野中如稗,荒年代粮而杀虫,煮以沃地,蝼蚓皆死。稗亦可食。凡此之类,复有数种耳。
    〔谨案〕《吕氏春秋》云有阳山之。高诱曰∶关西谓之糜,冀州谓之,《广雅》云∶,也。《庙,稷曰明粢。《穆天子传》云∶赤乌之人。献麦百载。《说文》云∶稷,五谷长,田正也,自商以来,周弃主之。此官名,非谷号也。又案先儒以为粟类,或言粟之上者。《尔雅》云∶粢言稷。陶云八谷者,黍、稻、粱、禾、麻、菽、麦,俗人尚不能辨,况芝英乎?既有稷禾,明非粟也。本草有稷载,稷即也。今楚人谓之稷,关中谓之糜,呼其米为黄米,与黍为秫,故其苗与与黍相似斯并得之矣。儒家但说其义,不知其实。寻郑玄注《礼》∶王瓜云是菝,谓楂为梨之不藏者。周官疡人主祝药,云祝当为注,义如附着,


前一页 ◇
后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