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 上品 |
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久服肥健不老。治中风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积血。 复血脉,乳妇产后余疾,长发,可为沐药。久服神仙。九月采。入土中者贼人。生太山川谷。(畏牡蛎、白薇,恶茯苓。(《新修》二九○页,《大观》卷二十四,《政和》四八二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 上品 |
味甘,微温。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方家用饴糖,乃云胶饴,皆是湿糖如浓蜜者,建中汤多用之。其凝强及牵白者。不入药。 又胡麻亦可作糖弥甘补。今酒用曲,糖用,犹同是米、麦,而为中、上之异。糖当以和润为优,酒以熏乱为劣。(《新修》二九二页,《大观》卷二十四,《政和》四八四页)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 中品 |
味甘,平,无毒。主治湿痹,筋挛,膝痛。五脏胃气结积,益气,止毒。去黑,润泽皮毛。生大豆∶味甘,平。涂痈肿,煮饮汁,杀鬼毒,止痛。逐水胀,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瘀血,散五脏结积、内寒,杀乌头毒。久服令人身重。熬屑∶味甘。主胃中热,去肿,除痹,消谷,止腹胀。生太山平泽,九月采。(恶五参、龙胆,得前胡、乌喙、杏仁、牡蛎良。)(《新修》二九二页,《大观》卷二十五,《政和》四八七页)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 中品 |
主下水,排痈肿脓血。味甘、酸,平、温,无毒。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猝,下胀满。 大、小豆共条,犹如葱、薤义也。以大豆为,芽生便干之,名为黄卷,用之亦熬,服食家所须。煮大豆,主温毒、水肿殊效。复有白大豆,不入药。小豆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矣。(《新修》二九三页,《大观》卷二十五,《政和》四八七页)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 中品 |
味苦,寒,无毒。主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又杀六畜胎子诸毒。 豉,食中之常用。春夏天气不和,蒸炒以酒渍服之,至佳。暑热烦闷,冷水渍饮二三升。依康伯法,先以酢酒溲蒸曝燥,麻油和,又蒸曝,凡三过,乃末椒、干姜屑合和,以进食,胜今作油豉也。患脚人恒将其酒浸以滓敷脚,皆瘥。好者出襄阳、钱塘,香美而脓,取中心弥善也。(《新修》二九四页,《大观》卷二十五,《政和》四九三页)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 中品 |
味咸,温、微寒,无毒。主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又云∶令人多热,为五谷长。(食蜜为之使。)即今稞麦,一名麦,似麦,惟皮薄尔。(《新修》二九五页,《大观》卷二十五,《政和》四九二页)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 中品 |
味甘,微寒,无毒。主轻身,除热。久服令人多力健行;以作,温,消食和中。 此是今马所食者,性乃言热,而云微寒,恐是作屑与合谷异也。服食家,并食大、二麦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 中品 |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止燥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以作曲,温,消谷,止痢;以作面,温,不能消热止烦。 小麦合汤皆完用之,热家治也。作面则温,明麦亦当如此。今服食家啖面,不及大、麦,犹胜于米尔。(《新修》二九六页,《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 中品 |
味甘,微寒,无毒。主治胃痹,热中,渴利,止泄,利小便,益气,补中,轻身,凡云粱米,皆是粟类,惟其牙头色异为分别尔。青粱出此,今江东少有。《汜胜之书》云粱是秫粟,今世用则不尔也。(《新修》二九七页,《大观》卷二十五,《政和》四八九页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 中品 |
味甘,平,无毒。主益气,和中,止泄。 黄粱亦出青、冀州,此间不见有尔。(《新修》二九七页,《大观》卷二十五,《政和》四九○页)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 中品 |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益气。 今处处有,襄阳竹根者最佳。所以夏月作粟飧,亦以除热也。(《新修》二九八页,《大观》卷二十五,《政和》四九○页)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 中品 |
味咸,微寒,无毒。主养肾气,去胃痹,中热,益气。陈者∶味苦,主胃热,消渴。利小便。 江东所种及西间皆是,其粒细于粱米,熟舂令白,亦以当白粱,呼为白粱粟。陈者谓经三、五年者,或呼为粢米,以作粉,尤解烦闷,服食家亦将食之。(《新修》二九八页,《大观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 中品 |
味苦,微温,无毒。主治咳逆,霍乱,止泄,除热,止烦渴。 此则即赤黍也,亦出北间,江东时有种,而非土所宜,多入神药用。又黑黍名,供酿酒祭祀用之。(《新修》二九九页,《大观》卷二十五,《政和》四九○页)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 中品 |
味苦,无毒。主治寒中,下气,除热。 此是以米为尔,非别米名也。末其米脂和敷面,亦使皮肤悦泽,为热不及麦也。(《新修》二九九页,《大观》卷二十五,《政和》四九一页)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 中品 |
味甘,微寒。主止寒热,利大肠,治漆疮。 此人以作酒及煮糖者,肥软而易消;方药不正用,惟嚼以涂漆疮。及酿诸药醪。(《新修》三○○页,《大观》卷二十五,《政和》四八九页)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 中品 |
味咸、酸,温,无毒。主下气,除烦,调胃,止泄。 此今久入仓陈赤者,汤中多用之。人以作酢酒,胜于新粳米。(《新修》三○○页,《大观》卷二十六,《政和》四九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 中品 |
味苦,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邪恶气。 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热性独冠群物。药家多须,以行其势。人饮之,使体弊神昏,是其有毒故也。昔三人晨行触雾,一人健,一人病,一人死。健者饮酒,病者食粥,死者空腹。此酒势辟恶,胜于食。(《新修》三○一页,《大观》卷二十五,《政和》四八七页)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 下品 |
味辛,平,无毒。主治疟,寒热,邪气,泄痢,阴不起。止消渴,病酒头痛。生汉中,即小豆华也。七月采,阴干。 花用异实,故其类不得同品,方家都不用之,今自可依其所主以为治也。但未解何故有腐婢之名?《本经》不云是小豆花,后医显之尔。未知审是否?今海边有小树,状似栀子,茎条多曲,气作腐臭,土人呼为腐婢,用治疟有效,亦酒渍皮治心腹痛。恐此多当是真。若尔,此条应在木部下品卷中也。(《新修》三○一页,《大观》卷二十六,《政和》四九七页)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 下品 |
味甘,微温。主和中,下气。叶∶主霍乱,吐下不止。 人家种之于篱援,其荚蒸食甚美,无正用其豆者。叶乃单行用之。患寒热病者,不可食之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 下品 |
味甘,温,无毒。主益气,补中,多热,令人烦。 荆、郢州及江北皆种此。其苗如芦而异于粟,粒亦大。粟而多是秫,今人又呼秫粟为黍。 非也。北人作黍饭,方药酿黍米酒,则皆用秫黍也。又有米与黍米相似,而粒殊大,食之不宜人,乃言发宿病。(《新修》三○三页,《大观》卷二十五,《政和》四九○页)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 下品 |
味苦,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 此即今常所食米,但有白、赤、小、大异族四、五种,犹同一类也。前陈廪米,亦是此种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 下品 |
味苦。主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 道家方药有俱用稻米、粳米,此则是两物。云稻米糠白如霜,今江东无此,皆通呼粳米为 |
|